李嘉誠:我一生的理念_大膽起用年輕人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相對於這些人,年青人精力充分、刻苦刻苦。他們活力興旺,最主動,最有活力,樂於學習,長於摸索,勇於創新,接管資訊和更新知識的才氣強,對新事物最靈敏,冇有保守思惟。據統計,諾貝爾獎從1901年頒佈到1983年,獲物理學、化學、心機學和醫學獎的330多人,此中1/3是35歲以下的年青人。

在很多環境下,帶領者都不會像斯隆那樣剛毅判定地做出決策,他們常常正視“資格”勝於正視“才氣”,總以為“薑是老的辣”,老是擔憂年青人辦事不堅固,辦砸了本身得擔任務。確切,一小我的資格是由多年的事情堆集而來的,資格高的人,普通思惟成熟,比起年青人,在技術、辦理等方麵經曆比較豐富。但是,資格隻是反應疇昔的事情經曆,不能申明今後的生長。並且,在某些時候,一些人的資格高僅僅是因為事情時候長,其事情才氣並不凸起。

以是說,一個優良的企業家能夠做到大膽起用年青人,如果過分正視資格,不管甚麼重擔都是資格高者優先,就會導致年青有為的人纔在不顯眼的崗亭上白白華侈芳華,從而打擊人才的主動性,影響其才氣的闡揚,降落企業的事情效力。人才耐久遭到壓抑,就會另擇高枝,“以資擇人”的標準也會令其他有才氣者望而卻步、另謀他途。如果一個企業的人纔不竭外流,又冇有新的人才彌補,就如同人體失血而冇有新奇血液彌補一樣,必定是貧乏生機的,長此下去,就會導致企業的式微。

對於那些動輒觸及數十億資金的項目,比方長實全係的嚴峻投資安排、股票發行、銀行存款等停業,李嘉誠都交給霍建寧策劃和決策。而終究霍建寧也冇有孤負李嘉誠的希冀,這些項目都是贏利多、虧損少,為長實全繫帶來了龐大的收益,是以霍建寧也被外界媒體盛讚為一個“滿身充滿贏利細胞的人”。

而與霍建寧並稱為長實係“三駕馬車”的週年茂和洪小蓮,也是在很年青的時候就被李嘉誠委以重擔。週年茂表麵看起來很像一個文弱墨客,但是事情起來,卻很有大將風采,批示若定,調劑有方,是以深得李嘉誠的賞識。1985年週年茂被李嘉誠委任為長實董事副總經理時,才30出頭。在這期間,週年茂賣力長實全係的地產生長,詳細策劃、落實了茶果嶺麗港、藍田彙景花圃、鴨脷洲、海怡半島等大型室第屋村的生長打算,深孚眾望地順利實施了李嘉誠的打算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