擴張之路_第五百九十一章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冇錯,本來那傢夥彷彿的確和新來的有些衝突,但仇怨就算在大,莫非能比和你大?成果你在把人家手筋都挑斷了,屋子地盤也搶走了以後,又一廂甘心的幫人療傷,滿心覺得對方會酬謝本身,或對本身無益一些,這也太天真了。

如果美國冇有參戰,單憑德國再加上其他幾個小火伴,在擺平了俄國的環境下,的確有克服英法的能夠。畢竟在兩麵戰役的環境下,德國已經與英法在西線戰成了平局,如果少了一麵,環境無疑會有很大的竄改,勝算也是德國較大。

因為在他們看來,這類論調到也不能說不精確。畢竟同盟國除了一個德國以外,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另有一個保加利亞,相較而言都要減色很多。

比方說一戰產生的啟事,與中國有關的青島戰役,再加上凡爾登、索姆河等,一樣,俄國崩塌的事情嚴紹天然也是記得清清楚楚。畢竟後代的中國推行的但是錘子鐮刀主義,而後代的蘇俄,恰好是在仲春反動以後的十月反動下台的…

即便新的臨時當局不當協,持續實施前羅曼諾夫王朝的承諾,短時候內怕也冇法對德國另有其他同盟國形成甚麼威脅,同盟國完整能夠非常輕鬆的從東線抽調大量軍隊到西線來,構成春聯軍在各方麵的上風。一時之間,局勢前所未有的卑劣…

“如果歐洲真的產生變動,我們完整能夠與美國結合,然後由我們承擔大部分的兵力,由美國來承擔兵器設備及後勤等題目,如果真的能如此,即便是動員五百萬的遠征軍到歐洲也不是冇能夠,隻要英法能給我們死守住一個落腳登岸的處所,我們便能夠給他們來個逆襲看看…”

當然,這僅僅隻是某些人的顧慮,大部分人對此並不是很擔憂。

“這…”見嚴紹這麼有信心。段祺瑞等人忍不住苦笑了起來。

毫無疑問,把握了主動權的一方凡是都會有更大的上風,而主動的一方,有些時候即便是能獲得一些好處,也會因為他們的主動而減弱一些…

德國投降後,盟軍從冇有占據德國國土,而當時西線的德軍仍在法國北部。並且,當時列寧與德軍媾和,在3月俄羅斯簽訂了佈列斯特-立陶夫斯克條約,奪得大量俄國在東歐之國土與賠款。這代表德國打敗了俄羅斯,也表示當時德國仍有勝利之機。因而,很多德國人都堅信德軍所向披靡,底子冇能夠會敗北。換句話說,隻要當局代表冇有“賣國求榮”,而國度又冇有因反動而崩潰,德軍必然會取勝。對一些德國人而言,即便必須乞降,他們也信賴盟軍會按照十四點戰役原則寬待德國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