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月廿三祭灶日,金玉奴俄然現身臨安府衙。她伐鼓鳴冤時不哭不鬨,反將當年莫稽手書的婚約、贈詩一一擺設。最妙的是呈上一件百衲衣:"此乃民女親手所縫,每一塊補丁皆對應莫大人當年受丐幫佈施的飯食!"府尹細看補丁,公然繡著"某年某月贈米三升"、"某日某時濟急銀五錢"。
2、苦肉計裡淬心劍
若得民氣作秤桿,何懼世道有冤深。
恰是:
5、寒窯燈火照乾坤
可歎莫稽金榜落款後,竟嫌丐幫出身汙了清名。大婚當日,他用心讓花轎繞城三週,臨門時卻說:"堂堂進士豈能娶乞婦?"這番熱誠看似突發,實則是金玉奴早埋下的試金石。她婚前用心不換錦緞嫁衣,反穿戴補丁襖子出閣,好似《孫子兵法》"能而示之不能"——若莫稽至心重情,怎會因衣衫變心?
被棄破廟的第三日,金玉奴咬破指尖在牆上題詩:"寧為豪門犬,不做朱門妾。"血跡未乾,莫稽派來的仆人已踹門而入。她佯裝驚駭撞柱,額角鮮血汩汩時,袖中早備好的雞血囊順勢分裂。這番做派嚇得仆人落荒而逃,卻不知正中她下懷——次日滿城便傳開"進士郎逼死嫡妻"的流言。
金玉奴初遇莫稽時,這窮墨客正因凍餓昏死在雪地。她將人揹回丐幫總舵,喂薑湯、贈棉袍,連父親收藏的《策論集註》也偷來相贈。這般傾囊互助,倒非全然天真——她早看出莫稽雖衣衫襤褸,但辭吐間埋冇經緯,正如《呂氏春秋》所言:"石韞玉而山輝,水懷珠而川媚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