堪破三千世相_第8章 施潤澤灘闕遇友:商道中的風險均攤法則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待風波稍息,二人癱坐艙內烤火。朱恩從濕衣裡摸出半塊硬餅,掰作兩半:“店主可知,這餅是您當年逐我時給的?”施津潤喉頭一哽,忽想起《呂氏春秋》中豫讓刺趙襄子的故事——真正的義士,從不會健忘一飯之恩。

4、連環船陣破暗礁

這招“恩威並施”,暗合《韓非子》“刑德二柄”之道。施津潤早看出朱恩賦性不惡,隻是家貧所迫。當年看似絕情的懲戒,實為本日埋下伏筆。正如《戰國策》中孟嘗君擯除門客馮諼,卻又暗中關照,終得其“狡兔三窟”之謀。

五年前朱恩偷賣庫糧時,施津潤當著眾伴計的麵剁了他半截尾指。血濺帳本的頃刻,誰也冇留意這少年眼中閃過的愧色。直到徹夜危難相逢,朱恩從懷中取出個油布包——裡頭裹著當年那截斷指,另有張按著血指模的借券:“店主逐我出府時,往我破襖裡塞了五兩銀子。”

2、風雨同舟見肝膽

灘頭斷指續前緣,風雨同舟義薄天。

十年後施津潤成江南首富,卻在太湖灘塗結廬而居。每逢暴風雨夜,他必燃篝火為過往商船引航。某夜朱恩攜子來訪,見茅舍牆上掛滿船工名冊,每頁皆注“某年某月某日同舟”。白叟摩挲著冊頁道:“這上麵的名字,比庫房銀錠更金貴。”

這番話讓人想起《莊子》中“涸轍之鮒”的寓言——世人總覺得施津潤在施恩,卻不知他纔是被江湖後代托起的舟楫。正如他在商經中寫道:“風險如潮流,獨舟易覆,連舸可破浪。”那些曾與他共擔風波的姓名,早已化作商道上最堅固的浮橋。

朱恩躍上貨船時,腰間麻繩已捆著三根浮木。他二話不說跳入激流,將浮木緊緊綁在船側。施津潤要拋繩索相救,卻被他吼回艙內:“店主管貨,我管命!”這聲“店主”叫得施津潤眼眶發熱——當年少年偷糧,喊的也是這般情急。

次年春,施津潤押送十萬匹絲綢走海路。船隊過黑水洋時突遇倭寇,七艘貨船被圍。危急時候,朱恩率眾船伕駕小舟突襲——他們不攻主艦,專砍敵船纜繩。倭寇為保戰船,隻得放棄貨船回防。這“圍魏救趙”的戰術,原是施津潤與船工們推演沙盤時揣摩出的。

恰是:

1、斷指盟約埋暗線

莫道商海孤帆遠,且看千燈照夜船。

最妙的是貨船設想:每船埋冇隔水艙,即便中彈亦不淹冇。此法源自《墨子》守城術中的“備穴”篇,施津潤將其化用商道,將風險分離於船體各處。正如老子所言:“有之覺得利,無之覺得用”,那些空置的隔艙看似華侈載量,實為保命底子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