堪破三千世相_第5章 青衫濕處的關節錢——柳宗元永州記裡的暗門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2、蛇稅簿裡的活結

1. 蛇蛻聰明

綢緞莊賬房先生今猶說:“柳司馬若活到現在,定是個查稅妙手!你們看商店的陰陽帳本——明賬用楷書,暗賬用行草,進貨單裡還夾著摩斯暗碼,這不就是永州蛇稅簿的進級版?”學徒嘟囔:“徒弟您漏說了,咱庫房那台智慧秤,按住M鍵能打八折,活脫脫柳宗元期間的‘斜鬥’投胎!”

永州司馬廳的簷馬總在子時無風主動,柳宗元初覺得鬨鬼,厥後發明是更夫掛的暗號——三聲響指後,瀟水渡口的船便會載著“私蛇”過境。這夜他扮作漁夫蹲守,見稅吏與蛇販買賣時手持《金剛經》,每頁經筆墨縫間竟記取私運賬目。

蛇膽上的隱形字,將《楚辭》的浪漫化作底層聰明。正如永州兒歌所唱:“蛇膽苦,民氣苦,苦中作樂是官府。”

永州宦海的“蛻皮銀”暗合《周易》“窮則變,變則通”,將《周禮》賦稅軌製異化為彈性法則。正如漁諺所說:“蛇過留蛻,人過留財。”

當夜,他孤舟至標記處,見蘆葦蕩裡泊著稅吏的“官船”。船頭燈籠不寫官號,卻畫著三足金蟾。這才明白韋彪碑文的深意——《論語》所謂“智者樂水”,在這永州地界,樂的怕是水底暗潮。

公然次年大旱,石上現出完整刻文:“通塞偶然,潤物無聲。”新刺史悟出這是治永州的秘鑰,遂在雨季減稅,雨季修渠。永州人傳說,那石頭是柳宗元用蛇稅錢買的,石工就是當年的蔣氏。茶社老闆卻說破玄機:“甚麼通塞潤物?清楚是教當官的學蛇蛻皮——該硬時硬,該軟時軟!”

柳宗元查永州蛇稅簿時,發明個蹊蹺處:每頁邊角都粘著半片蛇蛻。主簿醉後吐真言:“這叫‘蛇蛻契’,撕下能兌現錢。”本來州衙收蛇稅,實收七成,留三成作“蛻皮銀”。這暗合《周禮》的“九賦”,卻把“關市之賦”變成了“蛇口之賦”。

他在《酬曹侍禦過象縣見寄》中寫道:“破額山前碧玉流,騷人遙駐木蘭舟。”可那“碧玉流”裡沉了多少蛇稅錢?就像永州茶社的平話人唱的:“柳司馬的青衫濕,一半瀟湘雨,一半百姓血,另有半截蛇尾巴藏袖口!”

柳宗元在法華寺譯經時,發明某卷《涅盤經》的竹簡特彆光滑。老衲含糊道:“此乃韋使君舊物。”他用茶水輕擦簡麵,竟顯出硃砂小楷:“城南驛,半夜鼓,石馬對槽處。”循跡而去,見驛站石馬槽底刻著韋彪的私印——本來這位以廉潔著稱的前刺史,早把永州官道變成了韋家的“蛇道”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