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夜,他孤舟至標記處,見蘆葦蕩裡泊著稅吏的“官船”。船頭燈籠不寫官號,卻畫著三足金蟾。這才明白韋彪碑文的深意——《論語》所謂“智者樂水”,在這永州地界,樂的怕是水底暗潮。
柳宗元查永州蛇稅簿時,發明個蹊蹺處:每頁邊角都粘著半片蛇蛻。主簿醉後吐真言:“這叫‘蛇蛻契’,撕下能兌現錢。”本來州衙收蛇稅,實收七成,留三成作“蛻皮銀”。這暗合《周禮》的“九賦”,卻把“關市之賦”變成了“蛇口之賦”。
元和五年的寒食節,柳宗元在朝陽岩發明塊殘碑。碑文刻著“永州之治,在石在水”,落款竟是百年前的永州刺史韋彪。老衙役湊過來低語:“大人細看碑陰。”柳宗元轉到後背,見青苔覆蓋處有指甲大的凹痕,連起來竟是幅瀟湘水係圖,某處旋渦標記旁刻著“半夜漁火”。
5、青衫淚墨
1. 蛇蛻聰明
《舊唐書》說韋彪“治永州,野無遺訟”,卻不知這“治績”是蛇販們用銀錢堆出來的。柳宗元在《送薛存義序》中憤然寫下“訟者平,賦者均”,可永州城隍廟的判官像前,香客們供的還是纏著銅錢的草蛇。
6、石渠記的餘波
販子醒世錄
1、殘碑上的暗碼
某日捕蛇者蔣氏求見,袖中滑出條銀環蛇。柳宗元正要嗬叱,卻見蛇尾繫著絹條:“蛇路錢三百文,可抵半月稅。”方知《捕蛇者說》裡“當其租入”四字,竟藏著這般樞紐。蔣氏苦笑:“大人文章寫得痛快,可我們還得跟蛇爺討餬口不是?”
永州的秋雨像浸了陳醋,把柳宗元的青衫漬出深淺不一的斑痕。他蹲在瀟水邊的老柳樹下,看漁夫用竹簍捕蛇,簍底沉著幾枚開元通寶——那是給稅吏的“蛇路錢”。俄然想起本身那篇《捕蛇者說》,文中“苛政猛於虎”的號令還在長安城反響,可麵前的漁夫卻唸叨著:“蛇毒哪有吏毒?虎牙不咬窮骨!”
“好個‘無我相,無人相’!”柳宗元氣得發笑,想起《莊子》裡“盜亦有道”的典故。蛇販卻理直氣壯:“大人莫惱,這經籍是從您講明的廟裡請的——佛說眾生劃一,蛇命與性命,不都該有條活路?”
3、瀟水夜渡
2、蛇稅簿裡的活結
他在《酬曹侍禦過象縣見寄》中寫道:“破額山前碧玉流,騷人遙駐木蘭舟。”可那“碧玉流”裡沉了多少蛇稅錢?就像永州茶社的平話人唱的:“柳司馬的青衫濕,一半瀟湘雨,一半百姓血,另有半截蛇尾巴藏袖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