堪破三千世相_第15章 寒山拾得問對錄——出世入世間的平衡之道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大恩大惠養仇敵(彆當冤大頭)

最絕的是蘇軾的“豬肉禪”。他貶謫黃州時,將燉肉火候與參禪境地比擬:“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時他自美。”這般將世俗炊火與出世超脫熔於一爐的本領,可謂深得寒山拾得三昧。

“寒山拾得笑嗬嗬,世事如麻任消磨。

1. 辨認真假朋友:

客戶愛聽吹噓,就誇他"您這計劃真專業",趁機把條約簽了。就像垂釣時掛點魚餌,但記得目標是把魚釣上來。

8. 反向操縱捧殺圈套:

南宋濟公破帽襤衫,酒肉穿腸,卻以“瘋僧”相度化世人。某日宰相府宴飲,他將啃剩的骨頭變作黃金,待世人爭搶時大笑:“金便是骨,骨便是金!”這類以怪誕解寂靜的聰明,恰如《六祖壇經》所言:“佛法活著間,不離人間覺。”

碰到總蹭飯的同事,哭窮說"這月房貸還冇還",比直接回絕麵子。就像碰到傾銷員,說"我考慮下"比硬剛更費事。

1. 遊戲三昧法(學濟公)

王維隱居輞川彆業,卻要“中歲頗好道,晚家南山陲”地廣而告之;白居易修香山寺,偏撰《修香山寺記》刻碑立傳。正如寒山諷刺:“身著法衣者,一定是僧伽。”這類“以隱求顯”的做派,好似《莊子》所言:“決計尚行,離世異俗,此山穀之士,非世之人也。”

10. 終究保命法例:

露台山寒岩洞前,有塊“無字碑”,傳說為寒山拾得論道處。某日暴雨沖刷,石上竟顯筆跡:“昨日店主死,西家賻冥財。目前北邙去,葬錢猶未還。”這辛辣的調侃,好似出世出世的三重鏡鑒:

4、明月清風的千年問答

1、國清寺外的瘋顛客

第一鑒:執念即樊籠

情麵油滑像炒菜,火候過了會糊,火候不敷夾生。淺顯人記著三句話:

王陽明龍場悟道後提出“事上磨練”:“人須在事上磨,方能立得住。”正如寒山詩雲:“人問寒山道,寒山路不通。夏天冰未釋,日出霧昏黃。”——真正的道,就在這不通處、昏黃中。

應對虛榮情麵的儲存指南:

總結:

這則載於《宋高僧傳》的公案,實為中漢文明最精美的人生哲學——以瘋顛破執念,用怪誕解寂靜。當後代文人將寒山詩刻入屏風、印上茶盞時,或許早已忘懷:真正的超脫,不在風雅器物間,而在“饑來用飯困來眠”的平常內心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