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辭嶺北三千裡,仍念山東二百州。
比之於丹鼎教派,全真教的修行體例則重在修心,重在節製令人沉湎的世俗yu望。修行體例的簡化,使全真教能走向布衣,並在大眾中產生顫動效應的前提前提。
丘處機活著時即被人們敬稱之為“神仙”,登真後被人們敬之為“丘祖”,其受公眾敬佩之深,與其“敬天愛民”的濟世奇功是密不成分的。
全真教的修行體例重在修心。在《重陽立教十五論》這篇不敷1500字的文章中,對於全真教的修行做了相乾的闡述,大抵分為三個方麵:一是平常餬口細則,如削髮者須投庵(譚處端厥後略微點竄了削髮修行的實際,以為在家也能夠修行,“忠孝仁慈勝削髮”,這一點竄承認了“居士”,使全真道更加合適民情而無益於其生長),身有所倚,身安則心安;學習經籍、精通藥物、以高超者為道友等等。一是誇大修心,闡述打坐、降心、煉性等方法,丹成則身在人間,心在天上等等。三是修行者應當通悟的境地,煉性為修道之底子,入聖則形寄於塵中,心明於物外,則神、性居於瑤池,即身在凡而心在聖境。
全真教“始於王重陽,盛於丘處機”。能夠說全真教的昌隆,恰是得益於丘處機獨占的政治聰明和前瞻性目光。金大定二十八年(1188年),金世宗召丘處機進京,就教“至道”,並特地在本身居住的萬寧宮側一道觀,禦書“全真堂”供丘處機居住。在主持萬壽節(天子壽辰)的醮過後,即請辭回到山東故鄉建太虛觀並居此傳道多年。貞佑二年(1214年)應山東駙馬都問之請,以“不殺不爭”、“整心純一”的理念,招安了楊安兒、耿京叛逆兵的殘部,而名滿天下。金宣宗特封賜為“天然應化弘教大師”,派欽差大臣邀他赴京議事,被丘處機婉拒。南宋朝廷也慕名派使請其南下臨安也被婉辭。但是,不久後,丘處機卻欣然接管了遠在西域的成吉思汗的聘請。
關於此次謁見的成吉思汗動機,就是“救萬靈苦”。在去西域途中,賦詩言誌道:
王重陽第一個度化的大弟子為寧海州(今山東牟平)人馬鈺,馬鈺在家中為其建了庵堂,王重陽定名此庵為“全真堂”,全真教由此而名。而後,王重陽前後在文登、寧海、福山、登州(今蓬萊)、萊州(今掖縣)傳到講法。建立三教七寶會、三教弓足會、三教三光會、三教玉華會、三教劃一會等宗教社團,弟子多達數千人。此中最馳名譽的弟子馬鈺、孫不2、譚處端、劉處玄、丘處機、郝大通、王處一被厥後的全真教弟子們敬奉為“全真七子”或“七真”,和“五祖”連稱為“五祖七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