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庸作品集(簡體新版)_第67章 碧血劍(67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第三次改寫,除了設法竄改本來小說中多少過分不天然的處所(如五毒教、玉真子的部分)外,還減輕了袁承誌對阿九的衝突心機,這是人生中一個永久的常見主題:“愛情能夠是以中一方變心而遭到侵害。”中國的傳統小說普通多寫愛情的堅毅,除唐人傳奇(如崔鶯鶯、霍小玉)、明人小說(如杜十娘、珍珠衫)外,少寫“愛情中的變心”。此次試寫了“倫理品德”與“無可何如的變心”之間的衝突這小我生題目,詭計在《碧血劍》全書激烈的政治氛圍中插手一些平常人的生命與豪情。

天子的信使快馬馳出山海關外,將這封信交在祖大壽的手裡。祖大壽讀信以後,伏地大哭。訊息傳了開去:“督師有信來!”

後代的批評者多數以為,袁崇煥如果不死,滿清不能征服中國。[125]我覺得這類說法是不對的。隻要崇禎是天子,袁崇煥便有天大的本領也竄改不了根基局麵,除非他趕走崇禎而本身來做天子,這當然分歧適他的脾氣。在君主獨裁獨裁的軌製之下,權力是在天子手裡。

但是袁崇煥順從滿清入侵,卻不能說是錯了。當時滿清對中國而言是外族,是本國,清兵將漢人數十萬、數十萬的俘虜去,都是作為仆從或農奴。清兵占據了中國的地盤都會,老是燒殺劫奪、極殘暴的虐待漢人。不能因為後代滿清統治賽過了明朝,現在滿族又成為中華民族中一個不成分離的部分,就勾消了袁崇煥當時抗禦外族入侵的嚴峻意義。正如未來天下大同以後,也不可否定目前各國保持獨立和國土主權完整的主張。

我九歲那一年的舊曆蒲月二十,在故裡海寧看龍王戲。看到一個伶人悲愴苦楚的演出,他披頭披髮的吊頸而死,臨死時把靴子甩脫了,直甩到了戲台竹棚的頂上。我從木牌子上寫的戲名中,曉得這齣戲叫作“明末遺恨”。哥哥對我說,他是明朝的末代天子崇禎。當時我隻感覺這天子有些不幸。

《碧血劍》之前曾作過兩次頗大點竄,增加了四分之一擺佈的篇幅,這一次訂正,竄改及增刪的處所仍很多。訂正的心力,在這部書上支出最多。初版與目前的三版,的確是臉孔全非。

他哥哥天啟從做木工中獲得極大興趣,迷戀乳孃,信賴魏忠賢統統都是對的,精力上倒很安然。崇禎卻隻是煩躁、憂愁、迷惑、彷徨,做十七年天子,過了十七年痛苦的日子。冒死想辦好國度大事,卻完整不曉得如何辦纔是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