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庸作品集(簡體新版)_第61章 碧血劍(6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“羅雀掘鼠”是唐張巡的典故。張巡在睢陽被安祿山圍困,死守日久,軍中無食,隻得張網捉雀、掘穴捕鼠來充饑,但仍死守不平。羅雀掘鼠是不得已時的苦體例,遭到仇敵包抄,隻得苦挨,但怎能希冀兵士在平時也都有這類精力?周延儒乘機誹謗,崇禎在這時已開端對袁崇煥信心擺盪。他提到袁崇煥以“清慎為己任”,彷彿對他的“清”也有了思疑。崇禎心中彷彿如許想:“他自稱是清官,為甚麼卻不竭的向我要錢?”

“法在漸不在驟,在實不在虛”―履行上述方策之時,不成求急功近利,必須穩紮穩打,腳結壯地,漸漸的推動。絕對不成冒險輕進,乃至給仇敵以可乘之機。

為了與滿清作戰,萬曆末年已減輕了對官方的蒐括,天啟時再加,到崇禎手裡更大加而特加,到末年時加派遼餉九百萬兩,練餉七百三十餘萬兩,一年當中單是軍費就達到二千萬兩(萬曆初年天下歲出不過四百萬兩擺佈),國度財務和天下經濟在這壓力下都已瀕於崩潰。明末民變四起,首要啟事便在百姓承擔不起這沉重的軍費開支。[85]

袁崇煥辭出以後,上了一道奏章,提出了關遼軍務根基計謀的三個原則:[77]“以遼人守遼土,以遼土養遼人”―明朝兵製,一方有事,從各方調兵前去。是以守遼的軍隊來自四周八方,四川、湖廣、浙江均有。這些士卒起首對守禦關遼不大體貼,戰役力既不強,又怕冷,在關外駐守一段短期間,便遣回故鄉,另調新兵前來。袁崇煥以為必須用遼兵,他們為了庇護故鄉,抗敵英勇,又習於酷寒氣候。練習一支精兵,必須兵將相習,非耐久薰陶不為功,不能明天調來,明天又另調一批新兵來替代。他主張在關外築城屯田,慢慢擴大戍守地區,既省糧餉,又可不竭的光複失地。

袁崇煥又請東西,說:“建州籌辦充分,東西鋒利,馬匹矯健,久經練習。此後解到邊陲去的弓甲等項,也須精利。”崇禎即諭代理工部尚書的左侍郎張維樞:“此後解去關遼的東西,必須鑄明監造司官和工匠的姓名,如有脆薄不堪利用的,便可究查查辦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