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次滿桂帶領明軍在城南二裡佈陣,城牆下環列槍炮。皇太極佯敗,想引明軍來攻,然後伏兵齊起。但明軍冇被騙,守壘不追。皇太極因而回軍再戰。
若能甘逐客,牽犬出東門。
這個十七歲的少年天子不動聲色的對於魏忠賢,先將他的翅膀漸漸清算,然後逼得他他殺。這場權力鬥爭措置得非常傑出。
李斯為秦丞相,給秦二世、趙高殛斃,臨刑時對兒子感喟說:“疇前做布衣時,同你牽了黃犬出東門玩耍,多麼清閒安閒。現在已不成得了。”袁崇煥說:當年秦始皇要擯除本國客卿,你上甚麼〈諫逐客書〉,勸止了秦皇,留下來做丞相,如果當日你心甘甘願的走路,本日豈不成以清閒安閒的帶了兒子、牽了黃犬出東門玩耍嗎?(這首詩已含有激流勇退之意,也表示:既要做大官,不免難逃給天子殺頭的運氣。)
袁崇煥在報功的奏章中,力稱功績最大的是滿桂。[66]他和滿桂向來很有定見牴觸,但在奏章中力稱寧弘遠捷以滿桂之功居多,可見光亮磊落,至公忘我。
“膚公雅奏圖”上的題詩,多數是獎飾袁崇煥的抗清功勞,預感此去定可掃平胡塵、燕然勒石、麟閣落款等等。好幾人詩句中都提到袁崇煥的“辯才”、“高談”、“笑談”。[73]喜與朋友們高談闊論,必然是他本性中很明顯的特性。
最嫌吟未穩,鸚鵡已先知。
被魏忠賢逆黨架空罷官的大臣又複興用,他們都主張召回袁崇煥。天啟七年十一月,升袁崇煥為右都禦史、視兵部添注左侍郎事。崇禎元年四月,再升他為兵部尚書、兼右副都禦史、督師薊遼、兼督登萊天津軍務。兵部尚書是正二品的大官,所轄的軍區,名義上也擴大到北直隸(河北)北部和山東北部本地,成為抗清總司令。不過薊州、天津、登萊各地另有巡撫專責,以是袁崇煥所管的實際還是山海關及關外錦寧的防務。
魏忠賢身後,擁戴他的無恥大臣被稱為“逆黨”,或殺頭,或放逐,或奪職,民氣大快,在“寧錦大捷”中冒功的人也都被斷根了。
朱由檢當時虛歲是十八歲。他生於萬曆三十八年十仲春,實在隻十六歲另八個月。
繁華為丞相,臨危不必言。
袁崇煥奏道:“統統方略,都已寫在奏章裡。臣今受皇上特達之知,請給我罷休去乾的權力,估計五年而建部可平,全遼能夠規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