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,袁崇煥達到北京,崇禎[75]召見於平台,那是在明宮左安門。[76]崇禎見到袁崇煥後,先大加慰勞,然後說道:“建部跳梁,已有十年了,國土淪亡,遼民塗炭。卿萬裡赴召,忠勇可嘉,統統平遼方略,可具實奏來!”
邵武暑中閒坐
這一役明朝稱為“寧錦大捷”,是明軍對清軍第二次血戰勝利。
比之第一次寧遠之戰,袁崇煥部的戰役力已有加強,勇於到城外決鬥了。前主要清軍退後,纔派五十名敢死隊縋到城下拾箭枝,可見不敢開城門。
袁崇煥應崇禎的征召上北京時,他在廣東的朋友們替他餞行。畫家趙惇夫畫了一幅畫,圖中一帆遠行,岸上有婦女二人、小孩一人相送。陳子壯在圖上題了四個大字:“膚公雅奏”,“膚公”即“膚功”,慶祝他“克奏膚功”的意義。圖後有很多人的題詩,第一個題的就是陳子壯。這幅畫本來有下款,厥後袁崇煥被正法,下款給保藏者挖去了,多次易手流轉,到光緒年間才由王鵬運考明本相。一群廣東文人厥後將圖與詩影印成一本冊子,承一名朋友送了我一本。原圖目前是在香港。
“膚公雅奏圖”上的題詩,多數是獎飾袁崇煥的抗清功勞,預感此去定可掃平胡塵、燕然勒石、麟閣落款等等。好幾人詩句中都提到袁崇煥的“辯才”、“高談”、“笑談”。[73]喜與朋友們高談闊論,必然是他本性中很明顯的特性。
他承諾崇禎五年以內能夠安定滿清、規複全遼,實在是一時打動的口不擇言,究竟上那幾近是不成能的。袁崇煥和崇禎第一次見麵,就犯了一個大弊端。大抵他見這位十七歲半的少年天子很焦急,就隨口安撫。
和滿桂牴觸時,袁崇煥相稱支撐他。趙率教戴德圖報,又得袁崇煥不時勉以忠義,到錦州大戰時,他俄然之間彷彿變了一小我。他和前鋒總兵左輔、副總兵朱梅等率兵奮勇死戰,和皇太極部下的精兵大戰三場,勝了三場,小戰二十五場,也是每戰都勝。從蒲月十一打到六月初四,二十四天當中,無日不戰,戰況的狠惡,不下於當年寧弘遠戰。六月初四那天,皇太極增兵猛攻。錦州城中放西洋大炮,又放火炮、火彈和矢石,清兵受創極重。攻到天明時,皇太極見支撐不住了,隻得退兵,退到小淩河安營,等待各路兵馬集合整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