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將軍,禿髮殘部不過三百,何必親追?”王琰話音未落,山顛俄然滾落巨石。馬隆急扯韁繩,戰馬人立而起,堪堪避過致命一擊。“他若不想讓我追,何必沿途丟棄金印?”馬隆拾起雪地裡半掩的鮮卑狼頭印,嘲笑道:“這是請君入甕的餌。”
太康二年(281年)正月,祁連山鷹愁澗的北風裹著冰碴,在嶙峋山石間撕扯出淒厲呼號。馬隆率三百輕騎追至穀口,忽見雪地上散落著鮮卑銅鈴,每隻鈴鐺都詭異地指向北方——恰是磁石陣地點方位。
禿髮樹機能目眥欲裂,俄然瞥見西岸有隊“漢軍”正搬運糧草,當即分兵兩萬包抄。待馬隊衝近,那些“士卒”竟紛繁卸去外袍——滿是塞滿乾草的假人!埋伏在雪堆中的重甲士暴起突襲,磁石甲吸住鮮卑人的銅製馬鐙,鐵槊專挑咽喉關鍵。
拂曉時分,武威營轅門外多了一串向北延長的馬蹄印。王琰望著雪地上的萍蹤歎道:“將軍這招攻心計,賽過十萬雄兵。”
羌人、氐人聞訊而來,用羊毛換鐵犁。不到旬日,河西走廊新墾良田萬畝。更有鮮卑牧人獻馬求耕,李虎不解:“將軍不怕他們複叛?”馬隆笑指田間:“能吃飽飯的百姓,誰願做馬背上的餓鬼?”
“馬隆!你我本日既分高低,也決存亡!”禿髮樹機能擲出彎刀,刀柄銅環竟被磁力牽引,斜斜插進岩壁。馬隆反手放棄長槊,拔出環首刀:“如你所願。”
忽有苦楚胡笳聲起,一白髮老酋走出人群,竟是禿髮樹機能的叔父禿髮務丸。他捧著一卷羊皮,用漢語嘶聲道:“此乃河西十二部輿圖,求將軍留我族婦孺性命。”羊皮捲上鮮明標註著焉支山鹽池、弱水金礦,更有禿髮樹機能藏匿的西域珍寶庫。
馬隆解下佩劍擲地:“想用飯的,帶路去禿髮糧倉!”當夜,數千降兵化作前鋒,領著漢軍奇襲鮮卑火線牧場。待到天明,武威營不但緝獲十萬石糧草,更挽救出被擄漢民三千——這些蓬頭垢麵之人,竟成了最熟諳鮮卑地形的領導。
次日拂曉,地動山搖。鮮卑馬隊如黑雲壓城,為首者赤膊紋身,恰是猝跋韓。他見漢軍陣中無弓弩手出列,狂笑道:“南朝小兒嚇破膽了!”揮動彎刀,萬騎齊發。
禿髮務丸顫巍巍起家,割破手指滴血入甕:“鮮卑願獻戰馬三千,但求漢家開互市。”羌族大酋緊隨厥後:“我族出犛牛五千頭,換鹽鐵使常駐。”馬隆拍開酒罈,虎魄色的葡萄酒傾入鹽甕:“自本日始,鹽池設榷場,漢胡買賣,十稅其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