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_番外五第5章拜見舊貴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正廳裡,肅親王善耆正用鹿皮擦拭一套青銅算籌,籌身滿文數字刻痕裡積著三百年銅鏽。「此乃太宗天子親賜『八旗算籌』,」善耆舉起籌身刻著「兵」字的籌子,銅綠在陽光下泛著幽光,「當年薩爾滸之戰,八旗用此籌覈算軍糧,三日破敵十萬。」周自齊接過算籌,觸感沉重如鐵,滿文「兵」字凹槽裡嵌著暗紅碎屑——那或許是某場戰役的陳年血漬。

喜好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請大師保藏: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。

善耆的目光落在周自齊袖口模糊可見的「工」字刺繡上——那是鐵錨堂「算理共濟會」的標記。十年前,他曾在瀋陽故宮見過近似紋樣,繡在被焚燬的算理營文籍殘頁上。「周先生想讓旗人用田產換實業股本,」他拿起一枚刻著「糧」字的青銅籌,俄然用力擲向廊柱,籌身撞出凹痕,「就像當年算理營用八旗算術換漢人技法?」

暮色感化時,周自齊告彆拜彆,算籌筒裡多了那枚變形的「糧」字銅籌。馬車顛末東交民巷時,他瞥見善耆抱著金碧輝站在府門口,小女孩的月白衫子被風吹起,像一片即將飄落的柳絮。算籌筒內,「農」字竹籌與「糧」字銅籌悄悄碰撞,收回清越聲響——那是舊期間的喪鐘,也是新期間的晨鼓。

金碧輝俄然跌倒在青石板上,樹枝在泥土裡劃出歪扭的「十」字。周自齊走上前,從算籌筒取出一枚刻著「農」字的竹籌——籌身微孔裡藏著鐵錨堂「地畝測量法」的微型銅版。「這籌能算出胡蝶翅膀的紋路,」他蹲下身,用籌尖在泥土上勾畫出等角螺線,「更能算出天下田畝的肥瘦。」小女孩盯著籌身「農」字,辮梢紅絨繩俄然繃直,像極了算籌的垂直線條。

1912年4月5日,暮春的風裹著柳絮,周自齊站在醇親王府班駁的朱漆門前,算籌筒在馬褂內袋悄悄閒逛——筒身「北洋龍」暗紋與「工」字凹痕在磁場中若隱若現,好似他現在的表情。本日他名為考查實業轉型,實則奉袁世凱之命,摸索前清貴族對「算理國有化」的態度。門環上退色的「壽」字紋,像極了鐵錨堂檔案裡嘉慶爺算理營的「算術壽紋」,那是算籌作為「治國重器」的最早官方印記。

「周總長,請。」管家翻開棉簾時,周自齊重視到其袖口暴露的「八旗」刺繡已磨得發白,與他算籌筒的抗磁砂鍍層構成光鮮對比。穿過迴廊,遊廊牆壁上的《九九乘法圖》雖曆經風雨,算籌陣型仍然清楚——那是嘉慶變法時推行的「官民同算」政策遺址,卻在道光朝因保守派反對而被塗抹大半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