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取出鐵錨堂「平」字舊籌,與北洋算籌並列桌麵。兩枚算籌的磁導頻次逐步校準,在陽光下投出「止戈」二字的暗影——這是鐵錨堂《算理戰役篇》的開篇標記。窗外剪辮子的行人熙攘,剪刀聲與遠處磁導炮的校準聲,竟不測合著《將軍令》的節拍,彷彿上天在為算籌的「止戰」之意伴奏。
台下袁世凱的目光落在算籌上,這位曾把玩李鴻章算籌的總統,明顯認出了籌身上「富國強兵」的刻痕——那是北洋係算籌的傳統徽記。十年前在山東,周自齊恰是用這套算籌向袁世凱演示「以工代賑」的數學模型,現在故伎重施,卻在「均賦」籌裡藏了鐵錨堂的「地畝測量新法」,可使稅基偏差縮小至0.1%。
周自齊將算籌支出筒中,金屬釦環的「哢嗒」聲裡,「北洋龍」與「工」字紋在磁場中長久堆疊,化作「豐」字古紋——那是鐵錨堂文籍中「五穀歉收」的意味。他望向天壇方向,那邊的抗磁砂地基下,藏著他與鐵錨堂共同製定的「十年實業打算」,而掌心的算籌筒,既是北洋的財務意味,更是他為天下百姓稱量乾坤的「算理天平」。
喜好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請大師保藏: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。
1912年3月10日,北京參議院會場穹頂高懸,周自齊抬頭望向鐵錨堂設想的「算理穹頂」——彩色玻璃內嵌的抗磁砂紋路,實則是《九章算術》「均輸」「方程」的多少化閃現,旨在用算理次序鎮住會場的政治喧嘩。他輕撫算籌筒上的「北洋龍」暗紋,指腹觸到筒底父親刻的「工」字凹痕,想起鐵錨堂祖訓:「算籌不為權謀役,隻為百姓量六合」。
「諸君!」他的聲音沉穩如嶺南青磚,算籌在講台上排擠「開源」「節流」「均賦」三列,每枚籌子刻著山東、直隸等省的田賦數據,空心處藏著鐵錨堂「竹碳抗磁」的減重工藝——這些算籌比北洋通例用籌輕30%,卻能承載雙倍數據,暗合「輕徭薄賦」的治國理念。
「開源者,非奪民之財,乃循算理開礦脈、興實業。」周自齊指尖點向「開源」籌,籌身顯形的灤州煤礦圖經鐵錨堂重新測算,標出的不是產量而是「生態均衡點」——三年前他暗中禁止北洋用抗磁砂爆破開采,改用鐵錨堂「聲波震礦」技術,使礦脈耗損降落40%。
散會後,袁世凱的副官送來潮州柑,盒中算籌刻著「戎機」二字——這是北洋最高密令的暗號。周自齊剝開柑皮,果香中飄來模糊的竹香,那是鐵錨堂特有的防蟲藥劑。算籌鍍層下顯形的「速斷南京餘黨」指令,在他掌心的體溫下,竟與算籌筒底的「工」字凹痕產生磁導共鳴,閃現出父親的另一句話:「兵者,凶器也,賢人不得已而用之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