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_番外二第82章土洋中西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鹹豐六年三月,石達開的「翼王算營」在贛閩山地蜿蜒前行,竹製算籌車隊載著從景德鎮緝獲的「低硫鋼坯」,牛車上的桐油佈下暴露半截「湘妃竹炮」——這是用湘軍棄置的劈山炮改進的異化兵器,炮身刻著《天工開物》的鑄炮要訣,炮栓卻鑲著從巴夏禮商船上偷來的黃銅部件。

曾國藩盯動手中的「楚勇算尺3.0」,黃銅齒輪間卡著竹屑——這是昨夜承平軍夜襲時留下的。他俄然想起容閎的警告:「西方機器需在枯燥環境運作,贛閩的濕熱是大敵。」

「翼王,」親兵呈上緝獲的湘軍《彈道計算表》,紙頁間夾著容閎的英文手跡,「他們的蒸汽炮雖強,卻離不開洋人圖紙。」

炮彈在江麵炸開,湘軍「威遠號」的齒輪聯動裝配被硫磺煙霧熏得卡死,光學對準鏡蒙上一層灰霧。曾國藩看著恍惚的視野,俄然聞聲岸上響起獨特的算籌聲——那是承平軍用《吳越春秋》的「金革之音」通報座標,比楚勇的法語口令快了兩倍。

石達開摩挲著腰間的「火紋算珠」——這是老陳在天京時所贈,珠身裂縫裡還嵌著硫磺。他望著遠處雲霧環繞的武夷山脈,俄然命令:「傳令下去,把緝獲的洋鐵熔了,給每門竹炮配三枚『土洋混鑄彈』。」

申時,石達開在武夷山鷹嘴崖設伏。他用算籌在岩壁刻下「風4、霧2、仰角五」的暗碼——這是按照山地氣候調劑的火銃參數。當湘軍蒸輪船隊駛入峽穀,承平軍「竹炮營」的算學吏敲擊竹簧,三十門湘妃竹炮同時發射「土洋混鑄彈」。

江風掠過贛閩山地,石達開的竹製算籌與曾國藩的黃銅算尺隔江對峙。前者刻著《考工記》的千年聰明,後者嵌著麻省理工的當代公式,卻都在濕熱的江霧中蒙上一層水汽。算學的疆場,向來不是東西的好壞,而是文明在碰撞中可否長出本身的根。

石達開摸著算表上的微積分公式,俄然想起天京「算學天樞府」的藏書閣——那邊曾有《多少本來》的完整譯本,現在卻隻剩斷壁殘垣。他將算表塞進竹筒,沉入汀江:「傳令下去,把算籌刻進竹筒,讓江水帶我們的算理去更遠的處所。」

「快用算籌測熔點!」工匠們手忙腳亂地敲擊竹製測溫杆,卻見杆身因高溫開裂——這是用浙東毛竹做的土設備,抵不過洋鐵的千度高溫。終究鑄成的「土洋混鑄彈」大要充滿氣孔,算學吏點頭:「含硫量還是一成五,比湘軍高了一倍。」

同日巳時,曾國藩站在「威遠號」改進蒸輪船上,望著汀江兩岸的竹林皺眉。船上的「齒輪聯動炮架」雖能主動調劑仰角,卻因汀江灘多水淺,蒸輪船頻頻停頓。「滌生,」左宗棠的密信從竹簧電報傳來,「楚勇的光學火銃在霧中失靈,不敵翼王的山地經曆。」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