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師登岸後,算學營匠徒利用「量地算珠」共同陶地盤形模型,每枚算珠代表實際三十步,通過日晷與羅盤兩重校準方位。曾國藩看著算珠標記延長至九江糧倉,想起客歲靖港之敗時因測繪失準的狼狽,現在匠人正用算籌測算泥土濕度,以分歧色彩瓷片(紅色代表沙質土,青色代表黏土)標記,對應《農政全書》「辨土法」肯定行軍速率。
江霧中,算具的青銅光芒與望遠鏡的玻璃反光交相閃動。湘軍已將贛江的山川肌理轉化為算具刻度:斑竹算珠計量水勢,楠木算籌承載演算法,景德鎮瓷片晉升精度,羅盤與日晷確保方位。當洪秀全的「火德算珠」在天京熔爐裡化為銅水時,曾國藩的算學營正用贛江的竹材、瓷土、桐油,打造出穿透戰役迷霧的緊密計算體係。
暮色來臨時,李三用瓷珠繩將望遠鏡牢固在炮位,鏡筒刻度與算具袋齒輪完成終究校準。曾國藩摸出斑竹算珠,珠身「贛」字暗記因耐久利用發亮,算籌槽裡還沾著上午測算甘棠湖水位的水漬。對岸傳來湘軍匠徒的號子:「算珠撥二糧二擔,算尺量路避泥潭」——這是將江西采茶戲調改編的算學口訣,每拍節拍對應五鬥米搬運量,便於文盲士卒影象。
承平軍守將林啟榮的「火德算珠」因含鉛量太高難以滑動,被迫用竹半晌製簡易水尺。他蹲在湓浦河邊測算流速三尺/秒,算珠卻因鉛芯遇潮收縮卡在第四檔:「聖庫鍛造的算珠,竟不如篝火盟匠人手工削製的竹片!」湘軍第二輪炮擊掀起的浪花沖毀水尺,他這才發明算珠刻度已被鏽跡堵塞,而湘軍炮口的算籌標記正隨江風悄悄閒逛——其竹籌經五倍濃度棉油浸製,防腐機能較承平軍竹具晉升三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