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_番外二第39章雙生炮火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子時,湖麵火光照亮散落的算籌。僧格林沁踩著濕滑的青磚,拾起半塊嵌鐵砂的竹片——原是承平軍計數用的"五檔竹籌",並非暗器。算學吏屍身邊,一枚斷籌暴露"嘉"字火漆印,他忽憶起嘉慶朝算學館曾頒《算書整合》,現在斷籌或為當年舊物。

"開炮!"

巳時三刻,瞭望員的麻線刻度因浸水恍惚,趙娘子判定解下腰間棉繩替代。石達開望向東岸炮口青煙,忽記起湘江船工口訣:"雨打炮,仰角要減,風推船,方位要偏。"遂命:"仰角減半度,方位西移一尺!"炮手轉動木製轉盤,盤上"六合人"三色標記對應近中遠三程,與《火攻挈要》圖示符合。

巳時三刻,細雨如絲。僧格林沁盯著望遠鏡裡的承平軍瞭望員,見其舉起裹油布的竹製望鬥,麻線刻度因受潮下垂。他忽憶起肅順密信:"南人善用竹器,然竹性畏濕,可趁雨勢攻之。"遂揮鞭命算學吏:"按《風角算經》調仰角,偏東二度!"算學吏翻動《禦製數理精蘊》泛黃冊頁,以銅製量角器校準炮口,三尊鐵炮同時轉向,炮口青煙被斜雨扯成細線。

晨霧中的鄱陽湖兩岸,算籌聲再次響起。東岸僧格林沁對著肅順來信蹙眉,箱中洋鐵釘已耗損過半,"忠"字火漆下的"嘉"字殘痕,或是算學館舊物展轉流入軍中;西岸石達開望著巴夏禮遠去的商船,鐵銑刀的寒光與竹製算籌的溫潤交相輝映,算衙內的孩童們,正用陶土捏製簡化版量角器。

當東岸清軍在泥濘中搶修炮架時,西岸石達開正立於樓船頂篷下,看趙娘子用棉線校準炮架傾角。巴夏禮商船運來的洋鐵銑刀閃著寒光,匠人將其熔鑄為炮栓轉軸,相較傳統銅軸更耐水蝕。"流水折漕法雨天偏差三分,"石達開敲著船舷刻痕,"但鐵軸可減一分偏差。"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