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_第六十二旗人自立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殿內炭盆“劈啪”爆出火星,嘉慶帝想起十七年前在暢春園初見旗人凍斃於廊下的場景,當時數據房剛算出“八旗生存依靠度百分之五十八”,現在這串數字終究倒了過來。“客歲冬祭,宗室永錫家的牛錄竟繳了雙倍糧稅。”他俄然輕笑,指節敲了敲“從商百分之二十七”的月紅色區塊,“傳聞他們在張家口開了茶棧,用的數據房《邊貿本錢覈算圖》?”

暖閣西側的銅漏滴著水,嘉慶帝起家走到北牆新掛的《八旗駐防數據總圖》前,見每個駐防點都標著“耕/戰/商”三色柱圖,盛京的農耕柱最高,廣州的從商柱竟與參軍柱齊平。“記得乾隆朝修《八旗通誌》,還在為旗人‘不事出產’犯難。”他回身時袍角拂過案頭算籌,那些曾用來計算祿米的竹籌,現在正碼成“墾殖積分”的模型,“現在好了,數據房把‘生存’二字,算成了看得見的圖、摸得著的數。”

接過印信的刹時,嘉慶帝瞥見殿外雪停了,幾個旗人小校訂抱著新領的《墾殖積分冊》走過,衣襬間暴露的算袋裡,裝著數據房發的竹製積分牌。十七年前他在乾清宮摔碎的那碗祿米,終究在這些跳動的數字裡,變成了旗人自耕自食的但願。

雪水順著琉璃瓦流成細串,在《旗人職業漫衍熱力求》上投下閒逛的光影。嘉慶帝俄然想起陳傑曾說“數據是活的,會跟著人走”,現在看著圖上躍動的色塊,終究明白這句話的分量:當八旗後輩的鋤頭、算盤與佩刀,都化作算籌架上的數字,阿誰困在“鐵桿莊稼”裡的族群,畢竟在數據的經緯中,織出了新的活路。

那彥成俄然跪下,雙手捧起《旗務數據總局官印》:“請萬歲賜印,今後八旗丁口起落、爵級黜陟,皆憑數據房的積分簿。”鎏金印紐在燭火下泛著溫潤光芒,印文“欽命旗務數據總局之印”用的是滿漢合璧,卻在“數據”二字上特地用了算籌紋路的暗紋。

那彥成趨前半步,袖中抖出捲成軸的《八旗則例》訂正稿,硃筆增訂處“墾殖積分可抵祿米”“身股分紅不入旗產”等條目清楚可見:“數據房已將積分製編入則例,每三年由旗務數據總局公佈熱力求,各旗佐領須按圖調配丁口——”他頓了頓,聲音放得更輕,“疇前靠‘鐵桿莊稼’混日子的,今後得憑積分用飯了。”

喜好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請大師保藏: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。

嘉慶帝指尖劃過圖卷右下角的《旗人職業漫衍熱力求》,暖橙色區塊代表農耕(百分之四十五),靛青色是參軍(百分之二十八),月紅色竟標出從商(百分之二十七)——這在十七年前,是連宗人府都不敢記檔的數字。“記得朕即位時,旗人靠官糧度日者逾六成。”他俄然望向窗外廊下抱廈裡的算籌架,那邊曾堆滿八旗祿米的黃冊,“現在從商者近三成,倒應了聖祖爺‘各務本業’的訓示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