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_第56章 籌備掃盲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雪片俄然大了些,城隍廟的銅鈴在風中輕響。王大栓站起家,拍了拍棉袍上的雪粒,瞥見香案上的簽筒歪在一邊,暴露半截木簽,上麵寫著“識字通神”四個字——這是府學教諭特地讓廟祝換的簽文,他卻感覺荒唐:“神神鬼鬼的話少信,我們的字要長在百姓的手繭裡,長在帳本的數量裡,長在給遠方親人寫的家書裡。”

王大栓冇昂首,筆尖在“火”字底下添了三簇竹篾紋:“急不得。上個月在清苑縣,有個老夫把識字板當門神貼,說官話字注音能鎮邪。”他放下筆,嗬了口熱氣暖手,望著城隍廟簷角掛著的冰棱,想起客歲夏季在紫禁城數據房見到的場景——牆上掛著丈許長的“直隸民生圖”,用分歧色彩標註識字率,保定府周邊的淺紅色區塊像未愈的傷口,“莊戶人不認字,不是因為笨,是因為字冇長在他們的灶台上。”

雪垂垂停了,廟門前的石獅子頭頂積著半寸厚的雪。王大栓俄然瞥見牆根蹲坐著個老婦人,正用枯枝在雪地上畫著甚麼,走近一看,是個歪歪扭扭的“田”字,中間還畫了個插著秧苗的陶罐。

李福貴蹲下來,指尖劃過識字板後背的土語注音:“可老輩人說,學官話是丟了祖宗言語,前兒個西巷的劉大爺還罵我們‘數典忘祖’呢。”他從懷裡取出半塊烤白薯,熱氣混著雪氣,在冷氛圍中凝成白霧。

巷口傳來車輪碾雪的聲響,一輛青布篷車停在廟門前,下來個穿皂隸服的中年人,懷裡抱著個漆盒:“王徒弟,直隸總督署轉來的京報——”漆盒翻開,內裡是半幅黃綾,上有嘉慶帝硃批:“直隸識字率不敷兩成,甚於南洋蠻夷之地,著速辦。”硃筆在“蠻夷”二字上圈了又圈,墨色濃得能滴下來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