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_第41章 倉廒數據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衙署外俄然傳來鼓譟,原是順天府百姓抬著空糧袋請願。嘉慶帝掀簾望去,見為首老者舉著“倉空無粟”的木牌,牌角卻用小字寫著“嘉慶七年曾領賑米三鬥”——這纖細的數據衝突,恰是數據管理的痛點地點。

“陛下請看,這是直隸常平倉的‘四時數據環’。”英和轉動中心銅軸,四個同心圓彆離顯現春糶、夏儲、秋斂、冬賑的數據活動,“乾隆朝舊製隻計‘歲終實存’,卻不知青黃不接時的‘支放’與秋收後的‘新收’纔是關頭——直隸去歲春耕支放米麥竟達存糧的60%,夏秋兩季卻因水患僅收40%,惡性循環至此。”

“數據如糧,需春種夏耘秋收冬藏。”嘉慶帝望著車窗外的星空,俄然對陪侍的英和道,“明日讓翰林院編《倉廩數據歌》,用《三字經》體例,教孩童都知‘舊管新收,辭退實在’——數據管理,要從娃娃的算珠開端。”

“帶朕去看數據房新製的‘分層結演算法’。”嘉慶帝繞過抱廈前的青銅糧鬥,靴底碾過磚縫裡的穀殼——不知是哪年陳糧,現在正與戶部前的積雪混在一起,成了帝國倉儲弊端的具象。

戶部尚書英和捧著賬冊迎出時,正見天子盯著“直隸常平倉空倉率42%”的硃砂講明入迷。案上攤開的《倉廒開闔記》裡,“乾隆六十年存糧120萬石,嘉慶十年存糧72萬石”的對比數字被紅筆圈了又圈,中間用蠅頭小楷記取:“漕運改海運後,京師米價顛簸與此相乾”。

“傳旨:從本日起,各府州縣常平倉必須在轅門外立‘倉儲數據碑’。”嘉慶帝回身在《倉儲數據鼎新詔》上硃批,“碑上分四時候載‘舊存、新收、支放、實存’,用大字榜示,讓百姓都看得懂算得明。”他俄然想起數據房牆上的“全百姓生安然度熱力求”,直隸、河南的淺藍地區,恰是熱力求上的高溫帶,“倉廩實而知數據,數據明而倉廩固——這不是朕的新政,是聖祖爺‘常平倉法’的本意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