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_第31章 鹽引競拍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“諸位請看,”戶部侍郎英和展開《兩淮鹽引本錢數據圖》,圖頂用分歧色彩標註“場價”“運費”“官費”,“乾隆朝官費占四成,皆因引商世襲,層層剝削。”他指著曲線拐點,“今廢世襲,改競拍,官費降至一成五,故起拍價較乾隆末低一兩。”話畢,算盤聲劈啪響起,算生現場演示:“若成交價1.8兩,商利較舊製增兩成,而國稅反增十五萬兩。”

巳初刻,拍賣正式開端。英和手捧“競價籌”,籌麵刻著“半錢”“一錢”“三錢”遞進單位:“首引發拍一兩五,每次加價不得逾三錢。”話音未落,徽商胡家代表舉籌:“一兩六!”揚州本地商幫稍作躊躇,浙商首級跟上:“一兩七!”

“一兩八,第三次!”英和敲響雲板,“成交!”司賬先生當即在《鹽引競拍黃冊》記下:“首引,晉商範記,一兩八錢,應征稅銀三錢六分。”黃冊末頁,嘉慶帝提早鈐蓋的“數據房”火漆印泛著紅光,彷彿在為這場透明買賣背書。

人群中,晉商範家代表範永鬥拈著髯毛點頭,袖中《範氏商譜》記取乾隆五十年的舊賬:“彼時每引官費三錢,今竟降至一錢五,確有讓利。”正沉吟間,新任兩淮鹽運使林則徐捧著《鹽商戶籍黃冊》走來:“凡參與競拍者,需驗三年內納糧數據——範店主客歲捐監糧三千石,足見誠意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