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_第26章 醫帳救急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春雨滲進帆布醫帳的裂縫,軍醫王老爺子捏著蒲公英的鋸齒狀葉片,在搖擺的燭光下對比《本草綱目》卷二十三:“時珍公言,此草性平味甘,鮮品搗敷可製熱毒瘡腫,乾品煎服能清血毒。”他將葉片搗爛,草汁混著絨毛滲進陶碗,“客歲直隸鬨痘疫,老夫用這體例救過三個孩童。”

這一晚,火塘邊的天平上,艾草灰與細沙按七比三的比例稱量——這是陳阿福新試的收斂配方。張生在竹簡上刻寫“戰地救護十則”,刀痕深淺間融入王老爺子的叮嚀:“辨藥首重形色,消毒必用烈酒,控溫貴乎得中……”雨滴敲打帳頂,傷兵們的鼾聲混著艾草的苦香,無人重視到醫帳角落的陶罐裡,蒲公英根的紅色乳汁正在陶片上凝成抑菌的膏體——那是陳阿福從《天工開物》“植物油脂提取”中獲得的靈感。

三今後拆線,陳阿福從商隊借來的西洋放大鏡下,創麵的肉芽構造閃現安康的紅潤,不見黑腐壞死:“傳染率從五成二降至三成一,”他在《軍醫嘗試錄》頂用蠅頭小楷記錄,“燒酒滅毒、烙鐵高溫、草藥拔毒,三者相濟,較單用一法效力增倍。”

李煌帶著村民冒雨返來,竹筐裡的草藥在泥水中沉浮。王老爺子用銀針挑開一株紫花植物的根部,斷口溢位的白漿在瓷盤上凝成細珠:“此乃小薊,《本草備要》載其根鬚可止金瘡血;艾草需選三年陳品,每丈帳內用乾葉半斤熏燒,其揮髮油能驅避蚊蠅,客歲在德州倉試過,米糧黴變減了三成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