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明教職員已定,空聞方丈這才朗聲道:“三位師叔,這位殷老豪傑人稱白眉鷹王,當年自創天鷹教,獨力與六大門派相對抗,真是了不起的豪傑豪傑。這位楊先生,內功外功俱臻化境,是明教中的第一流人物,崑崙、峨嵋兩派的妙手,曾有很多敗在他的部下。”
張無忌深思:“三僧黑索結圈,招數週到,我等雖三人聯手,也決非三五百招以內所能攻破,且破鈔三僧的內勁,徐尋馬腳。”目睹黑索纏到,便以聖火令與之硬碰硬的對攻。
但非論楊逍如何變招,渡難一條黑索分敵二人,還是涓滴不落下風。世人隻見殷天正頭上白霧升起,知他內力已闡揚到了極致,一件白布長袍漸漸鼓起,衣內充滿了氣流。他每踏出一步,腳底便是一個足印,鬥到將近一個時候,三株鬆樹外已被他踏出了一圈足印。
楊逍與殷天正聽到他的號令,苦於正與渡難儘力相拚,冇法罷手,如果收回內勁,立時便被渡難的勁氣所傷,渡難現在也是欲罷不能。張無忌走到殷天正之前,雙掌揮出,接過了渡難與殷天正分從擺佈襲來的掌力,跟著伸出聖火令,搭在渡難的黑索中端。黑索正被楊逍與渡難拉得如繃緊了的弓弦普通。張無忌的聖火令一搭上,乾坤大挪移的神功頓時將兩端傳來的猛勁化解了。黑索軟軟垂下,落在地下,楊逍手快,一把搶起。
鬥到一頓飯時分,張無忌等三人已將索圈壓得縮小了丈許圓徑。但是三僧的索圈壓小,抗力越強,三人每攻前一步,便比前要多花幾倍力量。楊逍與殷天正越鬥越是駭異,開初尚是以三敵三的局麵,到得半個時候以後,楊殷二人垂垂支撐不住,成為二人合鬥渡難。張無忌倒是一人對於渡厄、渡劫二僧。
張無忌曉得寄父言出如山,決不肯為了一己脫困,致令旁人再有毀傷,麵前情勢,倘若力拚到底,本身雖可無恙,但外公、楊逍、渡劫、渡難四人必然不免,正遲疑間,隻聽謝遜大聲喝道:“無忌,你還不去麼?”
脫手相鬥的六人更加明白這中間的關頭地點。殷天正與渡難比拚掌力,拚到三十餘掌以後,已自知終非敵手,心想:“我們本日之事,以救謝兄弟為重。我一小我的勝負榮辱,何足道哉?何況輸在少林派前輩高人部下,也不能說是損了我白眉鷹王的威名。”當下拚得一掌,便向後退出半步,拚到十餘掌後,已退到丈許以外。哪知“須彌山掌”乃少林派七十二絕藝之一,渡難在這掌法上浸淫數十載,能力實是非同小可,殷天正退一步,渡難的掌力跟著進擊一步,勁力竟不以路程拉遠而稍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