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逍、範遙等聽張無忌說過渡厄等三僧武功精美,均盼一見。殷天正道:“既是少林眾高僧執意於武學上一見凹凸,教主,我們不自量力,隻好領教少林派的絕學。幸虧我們是為相救謝兄弟而來,實逼處此,無可何如,並非膽敢到魁首武林的少林寺來撒潑。”
渡厄淡淡的道:“張教主不必過謙。貴教倘若再有一名武功和教主不相伯仲的,那麼隻須兩位聯手,便能殺了我們三個老禿。但若老衲所料不錯,如教主這等技藝之人,環球再無第二位,那麼還是人多一些,一齊上來的好。”
空聞方丈修為日久,心性慈和,且畢竟以大局為重,心知明教勢大,如果兩邊當真動上了手,隻怕傳之千百年的少林古刹不免要在本技藝中毀去,便道:“各位空言爭辯,於事無益,請隨老衲前赴羅漢堂,瞻仰羅漢法像,誰是誰非,便知端的。”張無忌心想:“一進羅漢堂,本相便當場戳穿。”當下遲疑不答。楊逍卻道:“如此甚好。”張無忌不明其意,但見趙敏混在厚土旗眾當中,並未進寺,猜想不致為少林僧眾發覺,倒也不甚擔憂。
這十六個字,乃是當日趙敏部下軍人將少林僧眾擒去以後,以利刃刻在十六尊羅漢的背上。範遙一待世人出寺,便即飛身回到羅漢堂中,將十六尊羅漢像移轉,還是背心向壁,以免趙敏嫁禍於明教的詭計得逞。厥後楊逍等發覺,看過後仍將羅漢像移正,冇猜想還是給少林僧眾知悉了。張無忌辯纔不佳,又想到這是趙敏混鬨,內心有愧,不由無言可答。
渡厄道:“陽頂天的仇怨已於昨晚化解,羅漢像的事本日也揭過了,好得很,好得很。張教主,你們幾位上來脫手?”
他這句話原是激將之計,明教群豪豈有不知?但覺如果嚥了這口氣下去,倒教少林派將本教瞧得小了。以位望而論,範遙之下便是白眉鷹王殷天正。張無忌感覺外公年老,不便請他脫手,便想請母舅殷野王出馬。殷天正已踏上一步,說道:“教主,部屬殷天正討令。”張無忌道:“外公年老,便請孃舅……”殷天正道:“我年紀再大,也大不過這三位高僧。少林派有碩德耆宿,我明教便無老將麼?”
空聞道:“羅漢像既已無缺如初,此事不必再提。”揮手命群弟子推羅漢像回身,又道:“昨晚張教主來臨,已與老衲三位師叔朝過相。傳聞渡厄師叔和張教主訂下了約會,隻須張教主破得我三位師叔的‘金剛伏魔圈’,任憑將謝施主帶走。”張無忌道:“不錯,渡厄大師確有此言。但鄙人深佩三位高僧武功高深,自知不是敵手,昨晚已折在三位高僧部下,敗軍之將,何敢言勇?”空聞道:“阿彌陀佛,張教主言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