郎鹹平:也就是說我們逼迫小孩子去解題。
王牧笛:在美國,數理化以外的藝術教誨是很發財的。而直到明天我們將藝術的成績插手中考,就有好多人質疑,以為這個東西如何能是我們應當看重的呢。
王牧笛:從林肯、克林頓直到奧巴馬,美國人對於教誨的瞭解是:奧巴馬在競選時說,“我跟夫人米歇爾能夠站在這裡,就是因為我們獲得了教誨的機遇。”
信力建:美國人是培養搞設想、搞創新的百姓或者百姓。
情商、智商、財商,一個都不能少
王牧笛:我們最引覺得高傲的一件事情是:中國的門生能夠不消計算器,而美國的門生都喜好用計算器。實在美國人的思惟是:既然計算器能處理的題目,為甚麼要人腦來處理呢?
再舉個例子:美國小孩讀書是非常辛苦的,比如找個數據。紐約州的一個叫西德威爾中學的根本物理1050頁、化學1200頁、微積分900頁、英文文學集2800頁,這是美國小孩子。
郎鹹平:成果到了明天,我們中國的門生你看的都肉痛。提的阿誰書包比我的行李都重,都是念疇昔的汗青、地理,那有甚麼好唸的。我們把疇昔已經陳腐不堪的東西裝進腦袋內裡,要求小孩子解這類不需求解的數學題,背不需求背的汗青、地理,乃至物理、化學都是學疇昔。你這不是扼殺締造力嗎?我們是甚麼都有標準答案的。一個甚麼都有標準答案的民族就是一個喪失締造力的民族。到最後,我們就隻會解題,冇有締造力。
郎鹹平:我感覺思惟邏輯竄改最首要。很多主管束育的官員到美國去考查過,但是冇有學到美國人處置教誨的思惟邏輯。你看到的又是大要征象,建那麼標緻的校舍,又搞這個東西了。談美國的時候,不該談大要征象,應談本質題目。美國事超等強權不是冇有事理的。而超等強權的啟事,不是因為兵器好,而是教誨好。
郎鹹平:美國人教誨的勝利不但僅是幾百頁的物理化學,而是在你申請大學的時候,他們會問你一句話:“你插手過甚麼樣的社團活動?”史蒂文森高中和布朗士科學高中是紐約兩所非常好的高中,都是要測驗出來的。史蒂文森高中有100個社團、30種刊物和26個彆育活動隊。他們麵對申請黌舍的門生的時候,絕對不是看你有冇有考100分,而是你是否有某方麵的特彆才調。你數學很糟糕冇乾係,有彆的特彆才調就冇題目。他會問你:“你到底做過甚麼社區活動,乾過甚麼社團活動?你對社會有甚麼進獻?”他們用各種分歧有締造力的體例來招收門生。而我們不是,我們隻要一個彆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