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立道_一、所謂《黃庭經》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《黃庭經》是玄門上清派的首要典範,也被內丹家奉為內丹修煉的首要典範,屬於洞玄部。現傳《黃庭經》有《黃庭內景玉經》、《黃庭外景玉經》、《黃庭中景玉經》三種,因中經呈現較晚,能夠暫置非論書中以為人體各處都有神仙,初次提出了三丹田的實際。先容了很多存思觀想的體例。關於表裡經的作者、成書年代及其相互乾係,向來有多種說法。古人王明先生在《黃帝經考》中曾作詳細考據,以為魏晉之際,官方已有私藏七言韻語體《黃庭》草本。約莫在晉武帝太康九年(288年),女羽士魏華存獲得這個《黃庭》草本並加以注述;或有羽士口傳,華存筆錄而寫成定本《黃帝內景經》。晉成帝鹹和九年(334年),魏華存歸天,《黃庭外景經》約在這前後問世,它是在《內經》的根本上撰寫而成的,作者不祥。這是主張《內經》在《外經》之前呈現。汗青上也有人以為《內經》在《外經》以後呈現的,如歐陽修等。

關於中丹田:就是指心,又叫絳宮。經中述道:“六腑五臟神體精,皆在心內運天經,日夜存之自長生”講的是,六腑五臟息息相乾,共同保持人體普通運轉,它們各有所轄,有分歧的運作體例,但都受心主宰,故心存則五臟六腑聽令而普通運轉。人們若意守中丹田,存思不捨,自會長生。

不管是存思身內諸神,還是存思身外日月星鬥,《內景經》誇大修煉存思之法必須精誠苦修,“至道不煩決存真”,“能存玄真萬事畢,一身精力不成失”,“日夜七日思勿眠,子能行此可長存,積功成煉非天然,是由精誠亦由專”,這些都誇大修煉要用心一臻致、矢誌不移,也隻要如此,才氣得以登仙入道。以上大抵先容了《內景經》的首要內容,《外景經》的內容與《內景經》密切相乾,大抵分歧,仍以七言韻文的情勢,敘寫修煉存思法的要訣,但文風略有分歧。《外景經》去掉《內景經》中諸多臟腑色像神名,說話要簡明夷易些,語詞清顯,意義暢達。《外景經》原不分章,務成子注本分為上、中、下三部,至於與《內景經》內容不異的就不再先容,上麵就與《內景經》分歧而較首要的幾個方麵的內容加以先容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