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立道_五,《黃庭經》引證分析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5、以動靜論靈魂者。《性理大金》引宋儒說,雲:“動者魂也,靜者魄也。”動靜兩字括儘靈魂。凡能應用作為皆魂使之爾,魄則不能也。

“腎部之宮玄闕圓。”“主諸六府九液源。”“百病千災當急存,兩部水王對生門,令人長生升九天。”(《內景經》第十二章)

“作道優遊身獨居,扶養性命守虛無。”(《外景經》)

“玉池淨水上生肥,靈根堅毅老不衰。”(《外景經》)

“舌下玄膺存亡岸,出清入玄二氣煥。”(《內景經》第六章)

“心部之宮蓮含花。”“調血理命身不枯,外應口舌吐五華,臨絕呼之亦登蘇,久久行之飛太霞。”(《內景經》第十章)

“魂欲上天魄入淵,還魂返魄道天然。”(《外景經》)

“眉號華蓋複明珠,九幽日月洞虛[空]無。”(《內景經》第六章)

“杜口屈舌食胎津。”(《內景經)第二十七章)

“三光煥照入子室,能存玄冥萬事畢,一身精力不成失。”(《內景經》第二十五章)

天下事物皆有天然之理,順天然之理而行,則事不煩,若逆之則生波折矣。身有為而身自安,心無物而心自閒。孤單者靜,曠然者虛。《參同契》雲:“內以養已,溫馨虛無。”又雲;“象時順季節,杜口不消談。”又雲;“兌合不以談,希言順鴻蒙。”恰是口不言之意。眉如華蓋,下覆明珠,明珠者目也。目之光最易外耀,如日月然。日月淪於九幽者,即二目神光下藏於氣海當中,因而呼吸亦隨之而入丹田。呼吸者氣也,氣既歸根,神亦澹泊,皆不離乎虛無感化,然亦非閒坐頑空也。李涵虛曰:正室者中心神室,不偏不倚,洗心退藏,自勤修治,無敢垢汙。由是而內觀五藏,曆曆如燭照,一身節度皆可核閱。由是而內觀六府,一一修治,潔然如素,並無濁穢。虛無天然之道本如是也。修道之士或在人間,或入山林,須優遊自適,守吾身而獨居。先修玉煉以明性,後脩金煉以立命,其機密隻是內守虛無耳。

第五章漱津

6、以起落論靈魂者。《朱子全書》曰:“人將死時熱氣上出,所謂魂升也,上麵漸冷,所謂魄降也。”

引證《黃庭經》本文:

1、以陰陽論靈魂者。《禮祀》陳氏注曰:“魂者陽之靈而氣之英,魄者陰之靈而體之精。《淮南子》高誘注曰:“魂者陽之神,魄者陰之神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