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立道_五,《黃庭經》引證分析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引證《黃庭經》本文:

引證《黃庭經》本文:

“心部之宮蓮含花。”“調血理命身不枯,外應口舌吐五華,臨絕呼之亦登蘇,久久行之飛太霞。”(《內景經》第十章)

“三光煥照入子室,能存玄冥萬事畢,一身精力不成失。”(《內景經》第二十五章)

“問誰家子在我身,此人何去入泥丸。”(《內景經》第十九章)

天下事物皆有天然之理,順天然之理而行,則事不煩,若逆之則生波折矣。身有為而身自安,心無物而心自閒。孤單者靜,曠然者虛。《參同契》雲:“內以養已,溫馨虛無。”又雲;“象時順季節,杜口不消談。”又雲;“兌合不以談,希言順鴻蒙。”恰是口不言之意。眉如華蓋,下覆明珠,明珠者目也。目之光最易外耀,如日月然。日月淪於九幽者,即二目神光下藏於氣海當中,因而呼吸亦隨之而入丹田。呼吸者氣也,氣既歸根,神亦澹泊,皆不離乎虛無感化,然亦非閒坐頑空也。李涵虛曰:正室者中心神室,不偏不倚,洗心退藏,自勤修治,無敢垢汙。由是而內觀五藏,曆曆如燭照,一身節度皆可核閱。由是而內觀六府,一一修治,潔然如素,並無濁穢。虛無天然之道本如是也。修道之士或在人間,或入山林,須優遊自適,守吾身而獨居。先修玉煉以明性,後脩金煉以立命,其機密隻是內守虛無耳。

“垂絕念神死複活,攝魂還魄永無傾。”(《內景經》第十一章)

“作道優遊身獨居,扶養性命守虛無。”(《外景經》)

媒介呼吸、漱津、存神諸感化,法良意美,效驗計日可期。然學者不察,固執過分,非徒無益,且有侵害。故繼之乃至虛。致虛者非閒坐頑空也,乃動中之靜也。非統統不依也,乃心依於息,息依於心,渾但是定,肅但是照也,醫家用參術補氣,而懼其滯,必佐陳皮以疏之。用地黃補血,而嫌其膩,必佐當歸以行之。修持者以風火之力煆出飲食之精華,以培補吾身之虧損,必順乎天然之理,符合虛無之妙,以調和其過分,而製限其不足,方可歸於純和之域,是猶醫家陳皮、當歸之感化也。不然固執成法不知變通,決計大進,返使陰陽有偏勝之疾。

人丁中之津液比方山中之泉水。水性本就下,而泉能至山頂者,何也?地下水氣循土脈透石隙而上蒸也。水氣何故上蒸,則以地中含蓄之熱力使然。吾人靜坐工夫已久,口中天然產生一種甘津,清風涼淡,異乎經常。此亦因身中團聚之熱力,蒸動下焦之水氣,循經絡之路而上升,至口中遂化為津,此津由煉氣而生、與常津分歧,吞入腹中,大有補益。果能勤加修煉,勿稍間斷,則第一次吞入腹中之津,又為熱力蒸動,化氣上升,仍至口中,複還為津。此為第二次所化,比第一次更加甘美,其補力亦更大。如是循環不休,直至百千萬次,功同乳轉醍醐,而前人所謂玉液還丹不過是矣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