荒村拾遺_北寨村·白洋泉河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麵前這座兩進院落,像是清末的修建,流派高大,屬於舊時的大戶人家。從老鄉嘴裡聽到北寨最有錢的家世叫“安樂龍”。“安樂龍”是不是這幾個字,是姓氏宗族的廟號還是商號,也冇人能說清了。起初的老仆人是誰,乾甚麼的,概莫能知。現現在的仆人姓董,叫董紅生,四五十歲年紀,說這座院子是“土改”時分來的,院子裡不但他一家,共住有三四戶。村裡之前有兩戶地主,也有富農。說到當年這些事,一個說:“哪有甚麼地主啊,地主也是做一份吃一份,捨不得吃捨不得喝攢下的。之前的地主算個甚,還不如現在的淺顯家戶。”另一個說:“到底不一樣,地主富農家到現在還是有錢人,我們村地主家的先人,都在煤窯上,一樣還是有錢人。”又一個說:“現在哪另有甚麼地主、富農了,都劃一了,之前那些事情我們也都是傳聞,不清楚。”

題記:北寨和南寨的中間夾著一道溝,溝壑裡流淌著一條河,叫白洋泉河。位於白洋泉河邊有一個天然村叫白洋泉河村。白洋河泉會聚了從山下排泄的支流,曾經寬廣而清澈,流經南寨北寨和白洋泉河村,最後彙入到丹河。本地人傳說,白洋泉河最早由一百條小溪聚成,白洋泉河是否應當叫百洋泉河也未可知。白洋河現在已經瘦細得不敷一米,昔日的河床種上了莊稼。

吃過飯,說了一番誠心的感激話,和村婦告彆了,來到本村年紀最大的一名白叟家裡。這位白叟本年八十八歲,根基上臥床不起了。白叟平生就一個女兒,女兒現在也五十多歲了,身材矮壯,滿臉刻薄相,正在端著碗喂白叟用飯。炕邊上一爐煤火燒得很旺,家裡卻不甚和緩。白叟姓董,對舊事也說不出甚麼來,隻記得聽老一輩說,祖上是從河南的黑山底來的,至於黑山底在河南那裡就不曉得了。女兒十歲上就冇了娘,半子是倒踏門的招半子,一向和白叟餬口在一起。白叟的女兒說她的後代們都在內裡打工,平時不返來,有一個小孫子,掙的錢不敷本身花。城裡屋子貴,買不起,他們遲早還得返來。問我:“吃過冇有?再吃點吧?鄉村人冇有錢,吃的喝的東西還不缺。老百姓,冇甚好東西,就是個家常便飯,冇吃好你就再吃上些。鄉村不比都會,喝口水也要錢。”

古門樓上麵是一座破敗的古廟。究竟是甚麼廟,造於何時,村民們也說不清楚了。古門樓中間是一座老宅院,外門上有一排磚雕的筆墨,臉孔被決計鑿掉,恍惚不清了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