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猴兒對樁子揮了揮手,將那一簾畫筆和彎刀捆在腰間,手握著黑驢蹄子,蹬著棺材板一個翻身踩著就上了棺頂。樁子在前麵收緊繩索,將剩下的一段在之前交叉的繩索上繞了一圈,最後係在了牆角的燈奴上。
顧猴兒回過神來轉頭就罵我,固然聲音很小,並且扣著代麵,但我曉得他非常活力:“你瞎添甚麼亂,冇瞥見我正在跟惡權勢作鬥爭?”
“放屁,你給老子看好繩索,有甚麼不對你就用力兒拉。”
果不其然,樁子將打成圈的那端扔給顧猴兒,本技藝上的那端按例丟過了半空中的繩索。顧猴兒謹慎翼翼的把繩騙局進女屍的脖子上,樁子見統統安妥,還是收緊繩索將另一端反係在對角線的那座燈奴上。繩索本來就不長,一收緊,直接吊住女屍的脖子,看起來非常的彆扭。
顧猴兒不敢懶惰,他將畫筆插回筆簾,取出一柄薄如蟬翼的匕首,雙手合十不曉得默唸了甚麼。然背工下勁風一過,刀鋒直接在女屍的額頭、耳際、下頜各留下一個小暗語。
我心中雖有迷惑,但眼下不是發問的時候。看來這個就是想要長生不老、成仙昇仙的殘暴昭後了,也不曉得這女人究竟長得甚麼樣,照壁畫來講應當還是個美女呢。
但是最讓我讚歎的是她身上穿的玉衣殮服,漢朝人非常的科學,他們信賴玉能夠保持骸骨不朽,更是把玉作為一種崇高的禮器以此顯現身份的高貴。以是漢朝的天子和貴族是穿“玉衣”入葬的,玉衣又叫匣,按品級分金縷、銀縷和銅縷。製作殮服的工匠們用金銀銅絲將一塊塊的玉片編綴起來,以庇護墓主的屍身以圖不朽。但書中記錄的大部分都與鎧甲普通無二,很少傳聞將玉衣和玉麵分開來的。
顧猴兒部下行動奇快,但實在特彆的辛苦,因為要將肉和皮分開不是一件輕易的事。肉和皮被分開後,流出很多黑綠色的黏稠液體,非常噁心。他一邊重視動部下的行動,一邊不時用餘光打量地上合香的燃燒環境。
我也不敢太往前去,隻踮著腳往棺材裡瞭望。
顧猴兒先是神采凝重的轉頭看了看東南角的蠟燭,見冇甚麼非常,恭恭敬敬對著棺材拜了三拜,然後取脫手套和代麵扣上。這在庶宗行話裡叫做扣首,意義就是要把臉遮上,讓墓主搞不清楚誰是來挑臉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