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時禦駕來臨,貴妃打扮整齊,出門跪迎。贏烈下輦,命世人平身,便與貴妃聯袂共進明間。文樂捧了茶盤上來,貴妃親手自盤裡取了一盞茶,見盞子上濺了幾滴水,便輕舒玉指抹了去,纔將茶盞捧在贏烈跟前。
作者有話要說:關於審案……必定題目頗多……姑息著看吧……
那李氏嚇得麵色如土,連連叩首,道:“彼蒼大老爺,老身說的句句失實,如有半字不實,就叫老身生出一身爛瘡!”趙大亦說道:“那字據本收於縣衙內宅,因這丫頭本無家人,無甚用處,一時找尋不見。”卻本來,事發俄然,趙高文為此案被告又早早被拘禁,那幕後之人周旋不開,隻造了一份與李氏。
一旁張德釗聽他如此顛倒是非,心中怒起,當即喝道:“你這廝,怎能如此倒置吵嘴!那日清楚是你帶人闖進我家,硬將人拉去,還將我家大門踹的粉碎!見有李婆婆作證,你如何狡賴得!”那趙大也不辯白,隻拿眼睛看著白堯光。
那貴妃不免又去打扮了一番,文樂將床帳被褥儘皆熏得撲鼻香,就奉養著贏烈睡下了。一宿老景題過。
公堂之上,先問了張德釗案由。這張德釗身負秀才功名,公堂之上是不必跪的,便躬身立著,將那案情一五一十的說了。還不待他說完,那一旁跪著的趙大便連聲喊冤起來,李十洲正欲嗬叱,那白堯光卻開口問道:“你有何冤情,且漸漸講來。”
那趙大便依著先前編排好的話,說道:“二位大人在上,小的乃是臨朐縣趙縣令的管家。今歲玄月,因家中缺丫頭使喚,我家老爺使小的出門物色。便在街坊李媒婆的茶棚裡見著了一個孩子,用十兩銀子買了下來,商定三今後領人。不想那丫頭又為同在街上住著的張德釗看中,執意要買。大人,那張家倚仗家中有人在宮中任職,夙來不將旁人放在眼裡,其母張氏又是個積年會放刁撒潑的老虔婆,日日毀罵街坊,街上無人敢惹。這丫頭本已是賣與我家老爺的,張家不依不饒,強留了銀子將人拉了去。大人明鑒,這世上豈有強買強賣的事理?我家老爺自是不依,命小的帶了幾小我上門討人。張產業時倒是好聲好氣的,將人送了出來。不想隔了兩月便上京誣告於我,還望大人明察。”說著,就磕下頭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