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樓之風景舊曾諳_第120章 第五十回上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話說到這裡,章霈另有甚麼不懂的。隻是既然明白,惱火更甚,重重一記拍在書案,發恨道:“他是太太名下出去的,莫非不更是自家人,不更該按著家裡的端方人事看管?何況太太早就不管這些瑣事。你倒是領了這個差的,如何好說擱下就擱下,脫了手在中間乾看?”

林如海笑道:“但是玉兒可曉得,你那回表哥的莊子,出產的大宗不是稻麥,而是番瓜、番薯、番芋之類?”

林如海從速在書案前站住,挽了袖子相候。章霈本身在書案後坐定,眼睛看著帳本,兩手各用一張算盤,左手打長江水路的數量,右手打江南運河水路的數量,十指齊飛,兩三息工夫算完一頁,鼻子裡嗯一聲,林如海便撩過一頁去。如此一本冊子重新到尾翻完,章霈又命林如海從末頁起向前翻,本技藝上由累加換作遞加,從尾向頭逐項減去。待這一遍翻完,兩張算盤上計數也都歸零。

章望聽如許說,就曉得情由:本來這章家耕讀為業,又分外得禦賜良田千頃,既為助學之貲,也有了治農的根底。故而從章榮一代起,就有專門辟出的幾處實驗稼穡。或是各種新造之物,小到東西車船,大到水溝水利,以三年為期,查驗功效;或是百般新育之種,不拘五穀、生果、菜蔬、草樹,以四熟為限,度算出入。這前一項,因榮公博聞廣識,雜學旁收,文學之餘亦曉得工造百技,帶得自幼在跟前的黃幸並本身也酷好此道,幾十年來傳統不斷,其間新造改進,可堪利用者頗多。倒是這後一項,畢竟士人君子,褐衣芒屐不過一時風采,真要哈腰僂背勞作田間,也實在尷尬其苦,不過是對著曆代農書民諺,按圖索驥,教莊戶佃農逐年翻耕輪番、間作套種,在“精耕細作”四個字上狠下工夫。真正選種育新,還是近二十年,連續有新種從海彆傳來,此中恰有那麼四五樣對了章回的口腹偏好,這纔想方設法,弄來種子秧苗自家培植——實在也就是他為人父母的一點私心。倒是這番大熟,逗起他彆的心機,因問洪氏:“那邊莊子上積年的冊子家裡另有?就這幾樣外番作物,每年種了多少畝地,每畝用多少種糧,一季收成多少,收幾季,一年裡統共該著多少人力畜力,都要有個確數來我看。連本年的數量也要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