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媽媽勝過好老師_第10章 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 (2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開端時都是她本身訂價,小孩訂價,不管大小都是一個比較整、比較簡樸的數字,比如1元、200元等。她普通不消“1.40元”或“203元”如許的訂價來難堪本身。

普通來講孩子情願做“店東”,特彆是開端時。玩過幾次後,為了保持遊戲的新奇感,能夠和孩子互換角色,讓孩子再回到主顧的身份。不管誰扮主顧,都能夠扮分歧的角色,或構成分歧的組合,偶然是老爺爺老奶奶,偶然是小朋友,偶然是大夫或西席。分歧的身份有分歧的事情和需求,如許就會有很多故事產生。還能夠讓家裡的各種玩具參與出去,如毛絨小狗和小熊等來買東西,當然是有人替代它們說話和付錢。

家長要記著的是,這是個遊戲,不是數學課。家長能夠通過“買賣”生長孩子的計算才氣,但不成操之過急。在遊戲中要把孩子的興趣放在首位,學習放在第二位。計算的難度能夠漸漸進步,但不要讓太難的計算滋擾興趣。如果孩子在買賣中頻頻感到計算的困難,他就會有受挫感,就會落空興趣。

也有那樣的時候,剛開端玩,一筆買賣還冇成交,孩子就因為甚麼啟事俄然不想玩了,這時家長也不要逼迫,隻要孩子表示出不想玩了,就要當即停止,以免廢弛了孩子對遊戲的胃口。如果家長在遊戲中表示得太主動,還輕易讓孩子發覺你的企圖。

“開小賣部”的過程就是孩子不斷地做“利用題”的過程,這對孩子有很好的數學發矇結果。數學教誨不要一下把孩子拉到籠統的數字上,不要拿一些乾巴巴的古板的計算來難堪孩子。要讓孩子在遊戲中感受數字,讓他體味到計算不是籠統的東西,是存在於四周餬口中的有效的東西,和我們的平常餬口密切聯絡著。

其次是製止形成孩子不美意義。

第二,要挑選那些答案或內容比較肯定的東西讓孩子來講。

並非圓圓是甚麼特彆的天賦,而是相乾知識她在“開小賣部”時早已用過了。當“店東”動的腦筋,使她的數學思惟才氣大大進步,學起課本來就非常輕鬆。

玩“小教員”時我重視瞭如許幾個題目:

這項活動在家庭中也能夠利用,當家長想給孩子教誨功課時,你不如讓孩子給你“教誨”一次功課。當然你要想體例把事情做奇妙了,能讓這項活動天然產生,而不要讓孩子感到嚴峻和彆扭。

比如偶然候我會從她功課本上找到一個弊端,而這個弊端是因為她在觀點上不太清楚而至,然後我假裝驚奇地說“這道題彷彿做對了,教員如何給打了錯呢?”因而我號召圓圓,看看是她做錯了,還是教員判錯了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既要裝胡塗又要指導她往精確的方向思惟,圓圓為了搞清楚是本身錯了還是教員錯了,她也會當真地和我一起來闡發,重新思慮觀點。成果當然證明是她把題做錯了,但她起碼改正了媽媽的“弊端”,這一樣讓她有成績感;同時,之前冇掌控好的觀點也根基上掌控了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