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、降漢降曹[第2頁/共4頁]
沮授暗自好笑,你說啥,“乃不敢多言”,你言還得少嗎?這會兒俄然又體貼起我兒子來了,必定又是繞著彎兒要勸我降曹啊。但是沮授此人太實誠,是勳說審配能夠會對他的兒子倒黴,沮授想想,那還真保不齊——審正南確切是這類脾氣——故此也不辯駁,隻是低頭不語。
是勳說了幾句袁紹的好話,沮授就不樂意了,喝罵以後,乾脆把臉扭疇昔,再也不肯理睬是勳,不管是勳再如何勸說,他是一句不答,一言不發啊。無法之下,是勳隻好告彆退出,返來跟曹操扯謊說:“其心似有所動,且待明日說之。”勸說沮授不是那麼簡樸的事情,你先彆急,彆這就決定下了對他的措置,讓我明兒個再持續去勸勸。
是勳這也是從小說中得來的聰明。演義中說關羽被圍土山,提出“降漢不降曹”,固然是假造,但不管邏輯還是道理都說得通,正合適書中所塑造的關老爺義人的形象。是勳心說你沮授再忠義,還能比得上關二哥(當然是藝術加工後的關二哥)嗎?天下那個樂死?越是有本領,有誌向之人,實在越不想死——想不想是一回事兒,怕不怕又是另一回事兒。我現在給你個能夠不死的來由,你還不從速接著嗎?
沮授說你有這份情意,我就足感美意了,如果沮鵠死在亂軍當中,那是他的命不好,我毫不怨你。是勳點點頭,然後象是俄然想起了甚麼似的,俄然一拍雙掌:“吾得之矣。子輔儘可降,我勸主公密其事也,則公子必無憂。待城破之日,乃可傳令軍中,使全公子性命。”
是勳點頭:“曹則曹,漢則漢,豈可一概而論?若自袁而降曹,或恐招背主之譏,子輔不降,乃士之操也。然子輔亦漢臣也,豈可不歸於漢?則後代何故目之?覺得背叛乎?覺得蠻夷乎?”你是大漢的臣屬,現在要你歸漢,你若不肯,覺得必然會落下好名聲嗎?誰纔不肯歸漢?那隻要叛賊或者蠻夷了。你是想當漢賊啊,是想當蠻夷啊?
沮授不是個很記仇的人,再加上睡了一早晨,就算有氣也根基上消了。因而擺擺手,說各為其主,我不會指責你,但是——“再勿汙大將軍,且勸授降也。授心如鐵石,君難以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