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魏文魁

第二十九章、降漢降曹[第3頁/共4頁]

是勳接著又問:“呂氏兄弟來時,審正南亦開城殺出照應。吾聞正南以審榮、沮鵠為將——此沮鵠莫非子輔之公子耶?”

是勳點頭:“曹則曹,漢則漢,豈可一概而論?若自袁而降曹,或恐招背主之譏,子輔不降,乃士之操也。然子輔亦漢臣也,豈可不歸於漢?則後代何故目之?覺得背叛乎?覺得蠻夷乎?”你是大漢的臣屬,現在要你歸漢,你若不肯,覺得必然會落下好名聲嗎?誰纔不肯歸漢?那隻要叛賊或者蠻夷了。你是想當漢賊啊,是想當蠻夷啊?

是勳這一段話,四周皆圓,甚麼都說到了。沮授如果有仁心,是勳就問他“中國喪亂幾二十載,民則填於溝壑,兵則膏於鋒鍔”,你瞧得疇昔嗎?沮授如果有弘願,是勳就問他“其仁人誌士,誰不欲出而拯難者耶”,你甘心放棄嗎?沮授如果隻以鄉梓為念,是勳就問他“冀州雖大,荒土亦多”,你就不為故鄉籌算嗎?總而言之,各條道兒都給沮授堵上了,我瞧瞧你另有甚麼來由不持續活下去!

沮授苦笑道:“外援已絕,鄴毫不成守,授亦明矣。若異日城陷,還請宏輔於曹司空進步言,寬放犬子,使歸鄉務農,則授在地府之下,亦戴德德。”

沮授心道我說甚麼來著?繞個大圈子,還是勸我降曹啊——當下點頭:“宏輔毋再多言。即父子皆死,此亦命也,授並無怨懟。”

自回營帳,喚了諸葛亮過來設謀。雖說“激辯群儒”如此,隻是小說家言,但在本來的汗青上,諸葛亮確切作為劉備的使者,跟著魯肅跑了趟江東,勝利達成孫、劉結合的打算,申明他嘴皮子也是挺溜的——那無妨聽聽他的定見。二人商討半宿,第二天一大早,是勳就又跑去見沮授,先劈麵報歉,說我明天為救你的性命,一時心急,口不擇言,如有獲咎之處,子輔你多包涵啊。

是勳這也是從小說中得來的聰明。演義中說關羽被圍土山,提出“降漢不降曹”,固然是假造,但不管邏輯還是道理都說得通,正合適書中所塑造的關老爺義人的形象。是勳心說你沮授再忠義,還能比得上關二哥(當然是藝術加工後的關二哥)嗎?天下那個樂死?越是有本領,有誌向之人,實在越不想死——想不想是一回事兒,怕不怕又是另一回事兒。我現在給你個能夠不死的來由,你還不從速接著嗎?

可惜沮授就是不接著,還跟那兒低頭沉吟,揣摩是勳的話。是勳抓緊勸說:“過往之沮子輔,比方本日死,為袁氏殉也;明日之沮子輔,比方本日生,為天下謀也。自黃巾以來,中國喪亂幾二十載,民則填於溝壑,兵則膏於鋒鍔,冀州雖大,荒土亦多。其仁人誌士,誰不欲出而拯難者耶?吾聞汝南袁夏甫避禍而穴室,卿覺得彼是耶,袁將軍是耶?”

推薦小說:

死對頭竟然重生了 |  重生之都市邪尊 |  開局用厲鬼害我?我反手一個拘靈遣將 |  三生三世琉璃殤 |  願望天書 |  安可長生 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