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:東漢以經學入仕,先有累世經學,而後有累世公卿,然火線有士族家世之產生。故世家大族常保有不衰的經學傳統。錢穆覺得士族維繫家世毫不但僅在於權財,另有學術和禮法,二者合為家教家風。此說甚是。參錢穆《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文明與當時家世之乾係》。以是劉昭傳聞男主是“大師子”一下子就瞭解了,因為當時很多大學者都出於高門貴族。
“劉先生。”王揚對著劉昭一揖。
謝星涵見劉昭一副欣喜若狂的模樣,便曉得這位父執的學究呆氣又犯了。難堪之際,又覺獵奇,看向劉昭拿著的信紙,目光掃到墨字,俄然感覺筆跡有些熟諳,正待細看時,門外腳步聲已近,便趕快躲回屏風後。
劉昭強行穩住情感,向庾於陵道:“你去把他請到這兒來,切不成怠慢!”
王揚說完,房間內一時無言,隻能聽到書卷翻動的沙沙聲。
“‘粒’乃假借《周頌》‘立我蒸民’之‘立’字。《廣雅》曰:‘立,成也。’鄭玄注《小司徒》雲:‘成,定也。’以是——”
“我的教員有很多......”王揚也冇想好該如何答覆這個題目。當代做學問很正視師承,像武俠小說裡說教員不讓說出姓名的事,根基不會呈現,就算是隱士,也隱的是“人”而不是“名”,更何況是經師學者。
謝星涵聞此大驚!
“這些題目你都能答?”
庾於陵插空問道:“王公子,您之前說鄭玄注《小司徒》——”
王揚道:“《尚書考靈耀》雲:‘放勳欽明文思晏晏’。鄭玄注:‘寬大覆載謂之晏。’《爾雅》雲:‘晏晏,暖和也。’《古古人物表》中‘安孺子’亦作‘晏孺子’,是古者‘晏’、‘安’義相通之證,故《釋名》雲:安,晏也——”
王揚接過茶,謝了一聲,答道:
“教員......”
劉昭思慮半晌,沉聲說道:
庾於陵焦急返來聽下文,趕快快步出去安排。
“以是‘蒸民乃粒’實在就是‘蒸民乃定’的意義。故而《史記·夏本紀》作此四字為‘眾民乃定’,乃取其粗心言之。再者聯絡上文,大禹治水,五穀可食,鳥獸可生,百貨可用,此恰是安寧眾民之意,絕非百姓飽食能夠包括,是知‘粒’絕非‘米粒’之意。”
“不要見他。找個來由叫人打發了他。”謝星涵建議道。
劉昭一怔,他如何也冇想到來人竟然如此年青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