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_第32章 《尚書》答問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“解得好,解得好!”劉昭滿麵紅光,對著信紙,連讚兩聲,然後持續問道:

“不成。學問千秋之事,豈能自欺欺人?若此人當真能以《尚書》教我,我自當昂首!再說,如果他真能為我解這幾個學問中的大惑,那是我平生之幸事!”

“是。”

劉昭又吃緊忙忙地跑到書架前找書,口中道:“不消管我,接著說!”

“教員......”

庾於陵驚道:“教員?!您如何了?”

“轉易多師?”劉昭詫異道。

謝星涵聽到“琅琊王氏”四字,悄悄皺眉。

王揚說完,房間內一時無言,隻能聽到書卷翻動的沙沙聲。

謝星涵也是一怔,這聲音聽起來如何有點耳熟?

喜好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請大師保藏: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。

經學裡講究一脈相承,跟從分歧教員學習的環境不常見,特彆是普通人也找不到那麼多教員。

“他們請了誰來?”謝星涵從屏風後轉出。

王揚道:“《尚書考靈耀》雲:‘放勳欽明文思晏晏’。鄭玄注:‘寬大覆載謂之晏。’《爾雅》雲:‘晏晏,暖和也。’《古古人物表》中‘安孺子’亦作‘晏孺子’,是古者‘晏’、‘安’義相通之證,故《釋名》雲:安,晏也——”

“不曉得。但......如果他真能答出這些題目,劉昭願以師禮待之!”劉昭捧著信,衝動說道。

“不要見他。找個來由叫人打發了他。”謝星涵建議道。

“以是‘蒸民乃粒’實在就是‘蒸民乃定’的意義。故而《史記·夏本紀》作此四字為‘眾民乃定’,乃取其粗心言之。再者聯絡上文,大禹治水,五穀可食,鳥獸可生,百貨可用,此恰是安寧眾民之意,絕非百姓飽食能夠包括,是知‘粒’絕非‘米粒’之意。”

“哦?本來是‘大師子’!怪不得!”劉昭又驚又喜。

“《皋陶謨》雲‘蒸民乃粒’,鄭註釋‘粒’為“米”,您斥為‘不辭’,何謂也?”

劉昭有些愣神,呆呆地看了王揚幾眼,這纔想起讓座:“請坐請坐。”

劉昭思慮半晌,沉聲說道:

庾於陵焦急返來聽下文,趕快快步出去安排。

大師便是世家,“大師子”是當時對世家公子的稱呼之一。

“教員,王公子到了。”庾於陵帶王揚進門。

庾於陵帶著滿腹的疑問,領命而退。

王揚接過茶,謝了一聲,答道:

“蒸民乃米,不成句子。若引申‘粒’為‘食粒’之意,則無此用法。《尚書·王製》雲:‘西方曰戎,被頒發皮,有不粒食者矣。’改成‘有不粒者矣’,可乎?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