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風歌_第五章 定製(完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僅僅本身的部下中,目光不凡、老於政事如邵續,英勇剛毅、勇猛善戰如薛彤、沈勁、劉遐之輩,都是胸懷報國安民的誌向、但願做出番轟轟烈烈奇蹟的人才。但是在陸遙所熟諳的那段汗青上,他們並未得以實現本身的誌向。他們都失利了,有的人或許比較榮幸,成為了史乘上留下片言隻語的失利豪傑;而更多的人埋冇在澎湃潮流當中,冷靜無聞地死去。

“二者,代地江山廣袤、地廣人稀,但是各族逐水草遷徙,常常相互爭奪敷裕之地,死傷枕藉;當分彆屬地,誘其定居,調派得力官員教其耕織,慢慢祛其野性。”胡兒難以辦理,首要就難在彼等居無定所,隨季遷徙。如能藉著調劑衝突的機遇將他們的領地牢固,則此後的征調獎懲,都會易於操縱。同時,定居後的胡族部落從遊牧轉為農耕為業,將使陸遙所把握的編戶齊民數量持續增加。

“恰是!”邵續撫髯稱是,隨即詳細解釋道:“代地胡族,有烏桓、雜胡與鮮卑。鮮卑人數量既少,且外有拓跋、段部的影響,內受那慕容龍城的號令,故而不成以腹心視之,臨時非論。烏桓本出於東胡,匈奴強大時滅其國,餘眾退保烏桓山,遂有其名。霍嫖姚擊破匈奴左地後,徙烏桓於上穀、漁陽、右北平、遼西、遼東五郡塞外,為漢窺伺匈奴動靜。王莽時,東域將嚴尤領烏桓兵屯代郡,種落隨之遷至代郡,持續至今。烏桓與匈奴相互攻殺數百年,曾發掘匈奴單於塚墓,兩族之間的仇恨極深。匈奴漢國起兵以來,北地強族多有投奔者,唯獨烏桓貴酋鮮有為之效力。另一方麵,因為東部鮮卑近年來擴大敏捷,代郡的烏桓部落近年來也深受困擾。以是,如難樓、蘇仆等酋長無不將朝廷在代郡的安身視為保障,而詭計同時與朝廷、鮮卑對抗的烏延為世人所棄,旋即身故族滅。”

“而代郡所謂雜胡,乃是昔日匈奴極盛時,以匈奴為宗主的主子部落如休屠、渾邪以後。彼等隨匈奴東西轉戰,終究究前漢時連續內附,在朝廷指定的地區生息繁衍,並呼應詔令出征。世代以來,這些小部落之間的分並極其頻繁,至今已難以追朔源流,故而統稱為雜胡。相對於烏桓、鮮卑,這些雜胡部落漢化更深,很多部落以耕作為生,與晉人無異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