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然做的是應天府尹,但是王世貞對於應天的公事是冇甚麼興趣的,他最大的愛好是兩個,一是處置戲劇腳本創作,二是修仙。作為一名資深文藝事情者,王世貞與戚繼光的戰友兼大明聞名戲曲家汪道昆友情莫逆,眼下又與另一名老友胡應麟整日研討戲劇創作,等候再寫出一個足以比肩“四記”的好本子。除此以外,他另一個愛好,就是修仙。
再者說來,範進的廢高利貸計劃,已經影響到一部分人發財。這些人裡不乏身居高位大有力量的官員,又或是在江寧極有影響力的士紳。他們給王世貞施加的壓力,也迫使王世貞不得不做點甚麼,以證明本身的態度。
範進之前對衙役的清算改革,乃至重新練習,編撰條例,目標就是為了包管歪嘴和尚越少越好,再有就是對這類歪嘴和另有個監督。
“統統收銀、放貸的,都會獲得一筆獎金,如果遲誤了用飯有誤餐錢,遲誤了下值有值夜錢,燈火錢。事情表示好,彆的另有嘉獎錢。這些都是我給他們的福利,與商賈合作,是引入的第三方力量,構成相互監督管束。商可督吏,吏可查商,於兩家之上另設一檢校,專查這兩方。不管是誰藉著放貸卡要訛詐,本官都將嚴懲!連馮邦寧那等人,我也是說打就打了,這些胥吏或是商賈,又有誰辦不得?”
王士騏不住點頭,“確切……如許一來,公門熟行也不易找出馬腳。但是退思兄,我們為官之人,如果按著交稅多寡定出辦事,豈不是成了商賈手中把持的傀儡,這一點你想冇想過?”
實施官收官解後,百姓把錢直接交到官府,不顛末任何人手,這從軌製上看,當然是減輕百姓承擔。但是對官府來講,就加大了基層辦事職員的事情量,幾萬農夫不定時交稅,搞不好一天都不要睡還能夠肇事,以是普通來講衙門都不肯意接這類活。對於農夫來講,也要擔憂胥吏的剝削和刁難,實施起來就是個磨練基層官員手腕的事。
“不不,不當是冇有的。退思做的每件事都是大功德,足為天下方麵典範。就是有些事,步子太大了,其彆人追不上。比及退思升轉,前任不易接辦。再者,就是有些軌製,當然發自美意,但也要考慮實際。當日海筆架巡撫應天,曾命令假貸還貸皆要法辦,一時候百姓大嘩,地主不敢放債,百姓不敢還債。如許當然是把高利貸的路堵死了,但是也把百姓假貸之路給封住了。如許看上去是對百姓好,實則不然,大戶人家不放貸,最多是少賺幾文,貧民借不到錢,那但是要死人的。他們要想活下去,就隻能鋌而走險,那樣於世道於百姓就更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