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但現在,"王子明接道,"明德堂的理念已經傳播到了天涯天涯。"
王子明又取出一封信:"先生您看,這是小翠從西域發來的。她在絲路商隊中設立了活動醫館,一邊給商旅看病,一邊彙集各地的醫術經曆。"
"販子厚利,為何情願投入教誨?"王子明不解。
信中詳細記錄了很多新發明:有西域人用的特彆藥材,有遊牧民族醫治馬傷的秘方,另有戈壁販子防備中暑的偏方。小翠不但把這些經曆清算成冊,還連絡中土醫術加以改進,創出了很多新的療法。
她提筆寫下八個字:"明德至善,澤被千秋。"
她走到院中的老槐樹下。這棵樹見證了明德堂的統統生長。樹下的石桌上,還擺著昨日修改到一半的考卷。那是各地書院送來的新課程實驗陳述。
夜色漸深,明德堂的燈火仍然敞亮。葉知秧站在書房中,望著滿天星鬥。
"先生!快看!"王子明倉促趕來,手中揮動著一封信箋,"江南水患,李元鋒他們在那邊辦了個臨時醫書院,專門傳授哀鴻防疫知識和簡樸醫術。現在已經有上百人學會了根基醫治!"
"這是甚麼意義?"有人問。
"先生,"王子明俄然正色道,"您還記恰當初為甚麼要建明德堂嗎?"
正說著,又有新的動靜傳來:太病院決定把明德堂的醫術講授體例推行到天下;工部要把技藝班的創新經曆編入新的工匠培訓軌製;禮部請明德堂幫手鼎新科舉軌製......
正入迷間,一陣短促的腳步聲突破了淩晨的安好。
暮春的明德堂,桃李紛飛。葉知秧單獨走在落花鋪就的小徑上,一片花瓣悄悄落在她的肩頭。不知不覺,明德堂已經走過了第五個年初。
而這,就是教誨最美的抱負,最高貴的尋求。
葉知秧點點頭。她曉得,明德堂的故事永久不會結束。就像知識的尋求永無儘頭,教誨的任務也將生生不息。
"她還說,"王子明持續道,"有很多外族販子對我們的醫術很感興趣。她就把《醫學入門》翻譯成幾種筆墨,在路上傳授根本醫理。現在每到一處,都有人專門等著跟她學習。"
葉知秧想起了小翠剛退學時的模樣。當時她年紀最小,卻總說要把醫術傳得越遠越好。現在,她真的在用本身的體例實現這個胡想。
"教誨的力量,"葉知秧感慨,"遠比我們設想的要大。它不但傳播知識,更能化解隔閡,促進瞭解。"
"教誨是一項永久冇有起點的奇蹟。"她對世人說,"我們現在做的,不過是播下一顆種子。它的生長和伸展,還需求一代代人的儘力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