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占韶華_156|156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過年了,貼個最愛吃的菌菇《幾處籬懸白菌肥》,摘自宋朝吃食。

雁過留聲,橘綠橙黃,秋風瑟瑟,天朗氣清,是稠膏蕈的季候。西北孟溪山,零露浸釀,山膏木腴,或於絕峰之頂,或於高樹之杪,稠膏蕈星星點點漫衍其間。初生時,害羞吐蕊,珠圓玉潤,輕酥滴乳,潔白如玉,個頭與形狀像極了鴿卵;很快的,菌傘就撐開了,儘力地撐至手掌大,要遮擋即將綿綿而至的秋雨似的。

一座叫孟溪山,千峰迭嶂,萬壑崢嶸。一座叫韋羌山,溝穀交叉,古木森森。兩座山上都有蘑菇。

合蕈、鬆蕈、稠膏蕈、栗殻蕈,宋朝人是這麼喊的,嚴格地說,宋朝文人是這麼喊的。實際上,合蕈另有個名字叫香菇,鬆蕈另有個名字叫口蘑,稠膏蕈另有個名字叫雞腿蘑,至於栗殻蕈,恐怕除了仙居人誰也冇見過什物,還需求我們展開設想的翅膀,用力猜一猜,猜一猜它現在的名字。

除了甘旨的合蕈和稠膏蕈,陳仁玉還提到了玉蕈。如果我們冇猜錯,玉蕈就是真姬菇,它除了菌蓋初生時有幾點大理石斑紋,菌柄以及每一根菌絲都是紅色的,以是又叫白菌。玉蕈冇有合蕈聞起來那麼香,也冇有稠膏蕈的口感肥厚,但是數它最筋道,在鍋裡燉得久了,還能披收回一種獨特的香味,就像清蒸大閘蟹。

閒話休提。且說陳仁玉的故鄉仙居,地處亞熱帶,雨量豐沛,氣候暖和,並且多山,對各種菌類植物的發展是極其無益的。陳仁玉曾經高傲地說,中國有幾種蘑菇隻要仙居纔出產,像合蕈,他以為隻要韋羌山產的才正宗;像稠膏蕈,他又以為隻要孟溪山產的才正宗。他乃至進一步斷言,天下之大,隻要孟溪山纔有稠膏蕈,彆的處所都長不出來。這些話是帶著非常高傲的語氣說的,是以不大可靠。現在我們曉得,合蕈能夠野生培養,遍天下都是;而稠膏蕈,曾經卑賤地長在黃河沖積扇平原的糞堆上,一點兒也不像拿架的模樣,非要長到浙江仙居去不成。

兩浙東路有個台州府,台州府有個仙居縣,仙居縣內有兩座山。

台州府境內,露台山、黃岩山、桐柏山、括倉山,都產合蕈;跳出台州府,在杭州西湖的小孤峰上,在餘杭境內的皋亭山上,也不是冇有合蕈。但是天子都不吃,指名偏要仙居縣的,並且偏要韋羌山的。因為當時有個成見:韋羌山的合蕈最香,彆處比不上。但是韋羌山離京師路程不近,走海路要往東繞,走陸路隔著好幾個州縣,合蕈又不像紅薯那麼皮實,一過夜就不新奇了,超越三天就要爛掉,能平安然安運到皇宮的,必然是乾貨。以是天子並不像我們設想的那麼有口福,他們連吃個蘑菇也是乾的信賴當時禦廚房的大徒弟做合蕈湯時,還要提早半天來發一發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