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國治民,能有為乎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十八章
前識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八章
此二者,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。
其事好遠。
常使民無知無慾。
是謂無狀之狀,無物之象,是謂惚恍。
五色令人目盲﹔五音令人耳聾﹔五味令人丁爽﹔
穀無以盈,將恐竭﹔
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
聽之不聞,名曰希﹔
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,功成而不有。
渙兮若冰之將釋﹔
德者,同於德﹔失者,同於失。
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十二章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八章
功成事遂,百姓皆謂:「我天然」。
有物混成,先六合生。
雖智大迷,是謂要妙。
是以聖報酬腹不為目,故去彼取此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章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二章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七章
天長地久。
實其腹,
《品德經》——《老子品德經》
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
古之善為道者,奧妙玄通,深不成識。
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六章
人之所畏,不成不畏。
不自矜,故長。
則攘臂而扔之。
上仁為之而無覺得﹔
滌除玄鑒,能無疵乎。
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九章
太上,不知有之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三章
善之與惡,相去如何。
虛其心,
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自伐者無功﹔自矜者不長。
曠兮其若穀﹔
夫物芸芸,各複歸其根。
夫亦將知止,知止能夠不殆。
世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春登台。
是以君子整天行不離輜重。
反者道之動﹔弱者道之用。
唯之與阿,相去多少。
同於德者,德亦樂得之﹔
自見者不明﹔自是者不彰﹔
致虛極,守靜篤。
淵兮,似萬物之宗﹔湛兮,似或存。
繁華而驕,自遺其咎。
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強。
道常有為而無不為。
萬物無以生,將恐滅﹔
行不言之教﹔萬物作而弗始,
誠全而歸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