殺人之眾,以哀思泣之,克服以喪禮處之。
歸根曰靜,靜曰覆命。
企者不立﹔跨者不可﹔
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
生而弗有,為而弗恃,功成而不居。
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
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雖智大迷,是謂要妙。
玄牝之門,是謂六合根。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。
澹兮其若海﹔
處世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
明白四達,能無知乎。
輕則失根,躁則失君。
其在道也,曰:餘食贅形。
地無以寧,將恐廢﹔
萬物無以生,將恐滅﹔
侯王無以貞,將恐蹶。
夫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八章
穀得一以生﹔
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﹔外其身而身存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五章
故有之覺得利,無之覺得用。
吾何故知眾甫之狀哉。以此。
往而不害,安平泰。
夫物芸芸,各複歸其根。
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
六親反麵,有孝慈﹔國度昏亂,有忠臣。
《品德經》——《老子品德經》
將欲歙之,必故張之﹔將欲弱之,必故強之﹔
窈兮冥兮,此中有精﹔其精甚真,此中有信。
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。
侯王得一覺得天下貞。
道之出口,淡乎其有趣,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九章
不貴其師,不愛其資,
信不敷焉,有不信焉。
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驕。
三十輻,共一轂,當其無,有車之用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八章
不欲以靜,天下將自定。
故貴以賤為本,高以下為基。
渙兮若冰之將釋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一章
天下神器,不成為也,不成執也。
強行者有誌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五章
衣養萬物而不為主。常無慾可名於小﹔
重為輕根,靜為躁君。
夫物或行或隨﹔或噓或吹﹔
大道泛兮,其可擺佈。
敝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三章
俗人昭昭,我獨昏昏。
夫兵者,不祥之器,
公乃全,全乃天,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六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