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心本靜,性主有為,通達神性,聰明天真,若棄私慾,則三毒滅,陽心孩童,天真自現;陽意有為,通達神明,以神性通達五臟,五臟諸臣,精華不竭,五臣朝心,名為歸元,實是歸合天真神性;陰心奪主,即欲奪神性也,若彼奪神性,則五元皆為之受損毒害,恣情貪嗔癡而無束縛,因而出錯,夭亡而死。
答:心機學乃六根辨識中認識辨識,於六根識理不儘不全,尚不得自明,如何照明貳心?若不入靜定,則不明五根與六根之不同,亦不測意根當中覆成心根識心;認識之思,層層遞進,凡人不修自心,亦不修身,是故平生所用思識隻在粗淺層次,以認識辨識行動不同法,或移情彆思,或尋見心機,畢竟不測心識,縱見心識思惟,亦不能自已。
性光之說,在金丹南宗有此說,北宗無此說,彼說性光,即元神之光,此光無可見,如有白光或閃光,皆非元神光,無見色而明,不見光而明,此為彼等所說性光。
比方有民氣修道,欲離人間,彼等頓時則遇各種困難,若彼心退不修,困難則消,亦如欲出水者,頓覺沉重,若能奮力向上,漸得出水安閒;人間誘人,困在水中,恣情悠遊,水深熾熱,漸不得出,水沸之時,一時俱死,名為存亡劫。
答:如有失德而靈魂宇量被損,能夠誠意懺悔之法,若天賦缺點,則以德行涵養,開暢心神學習靜坐,不久當中,必得充沛;若失德而靈魂宇量損,以向聖賢誠意懺悔過罪故,雖千裡萬裡,靈魂宇量,一時即回;若天賦所缺,則以善性入靜定中,涵養精元,通達神明,修持無缺,反掌之事耳。
丙申年三月廿七日答疑記之。
答:修道之人,欲越無明之困,修行身心,其將離困時,則如人在水,欲離水時,頓時沉重,此乃脫困之後果,水性之黏纏,亦是魔來拉扯,故當持心謹慎,精進而出,若心退轉,頓回水中,又覺輕鬆,而實非無困。
答:在乎一心,善用五行;此心即心君,心君之下,另故意臣,而餘四臟,不有君也;蓋因心君通神,故心有君,以神為體;君之臣,若德行深,臣為君之師,乃保護君者;若君德薄,臣為君之友,與君同列,不善之始也;若君德微,臣為君之臨,不相親善,更無端方;民氣有德,其德有性,樸素之性,乃為天真。
何為天德真水,即神明也、亦名元神,乃一元之氣所生第一氣性也,如是名之為天德,真水者,以其能哺育形神故名真水,彷彿一氣而實非一氣,天賦一氣,在人身中,雖百萬分之一,亦足初修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