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玄指略_第三十章:隨意用念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有為之法,德行為命,修精聚元而養神,精氣神化為虛靈淺境,漸次深切,化為虛竅,身心一體,精力不離,不借胎嬰之異,但以此心感通六合,靈妙境地,神異之理,不出其心,此中藥物火候但以自我心性感悟罷了,清淨修持,無有造作,培養虛無,直成玄竅,神便是身,身便是神,心寄神內,神托於形,妙理自悟,直趣無上,但以緣法,或成或不成,此法修者,難有為誇耀有所得,蓋因殊賽過於人間認識,世人不識,誇耀不得好處,故得法者,常處沉默,身心安樂,以身載道,不載於言。

海為百穀王,大穀填川,名之為淵,穀者空無,淵者虛無,穀中輕釦,有聲建議,是故,得穀者當扣之發聲,發聲之穀,比方填百川之穀,世穀為海,心穀為淵。

至於菩提道中彆離修行,乃有六波羅蜜行,所謂持戒、忍辱、佈施、禪定、精進、般若,此六行中,世人多重禪定與佈施,至於持戒,則難行動,至於精進,恐複難行,至於忍辱,恐是罕見,般若者,聰明也,總攝前次五種行動,若五種行動無般若,則如人有五根而無第六意根。

如是如是,諸修學者,莫生悲念,亦莫自棄,亦莫燥亂,當平心氣,當念疇昔,諸聖教弟子時,非不知眾弟子根器,而從未曾教弟子退其道心,何故故,當知,眾聖所積善性非一世成績,眾修真者若無很久積功累行,何故能載負品德真意,何故能得統統智成績,何故能得全真、全知?是故眾修學者,不須尋覓呼應法,隨緣而修,隨緣而行,緣法到時,天然成績,諸聖修行不易,成績不易,教養不易,諸聖實是辛苦之輩,非坐高台之人。

精進莫退轉,般若複深行,

日月高上,世人低下,日月德高,世人德微,是故日月安住高位,世人當安住地上,大地之德,何其隆厚,尚居人下,世人何敢生起貪高求勝之情意,孰不知貪高時心德卑鄙,必至於輕賤之位,聖者有言:要高大的,我給你低小,要低下的,我讓你尊大。非聖者有私,是人自作孽耳,心領神會,對勁忘言,從聖德而學修諸法,必得聖意,感通聖心,必得聖道。

禪者,慧也,無慧之禪,比方無水之淵,空穀之在,非是正得,扣之扣之,其音自揚,定得慧而明,穀得音而幽,淵兮杳冥,萬物之宗,動靜搖弦,此岸無船。

是故眾等,莫自輕賤,亦莫輕浮,品德未曾斯須棄人,世人斯須之間,亦莫棄品德,何故故,眾生之以是生,以真一也,真一不棄,是故汝生,若汝自棄真一,便是生儘入死之時,是故眾修士當知,若不棄真一,長生不入死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