黛玉點了點頭:“李白的人生,可謂是悲劇的人生。《將進酒》一詩,是其悲劇人生的寫照。當然有人稱《將進酒》是李太白的極峰之作,也有人稱那不過是他醉酒後的胡言亂語。但是玉兒以為《將進酒》實際上是李白的自我獨白,是他的肺腑之言,同時也是他的絕望之歌。
“岑夫子,丹丘生,將進酒,杯莫停”,一杯複一杯,到“與君歌一曲,請君為我側耳聽”,李白醉矣!前麵皆為“酒話”,倒是李白心聲。鄙諺說:酒後吐真言。李白趁醉將滿腹真言和盤吐出。“鐘鼓饌玉不敷貴,但願長醉不肯醒”,李白尋求初級層麵的精力餬口,鄙視俗氣的物慾和感觀刺激。寧肯長醉而不肯復甦,因為所見皆俗物,不堪入目:權奸當道,能才委曲,宮廷聲色犬馬,歌舞昇平,隻顧尋求吃苦。李白鄙夷如許的餬口,自也不會同流合汙。他有種曲高和寡的孤傲感和孤單感,一方麵鄙棄官僚們的俗氣,一方麵對本身冇有發揮抱負的機遇又無可何如。所謂“古來聖賢皆孤單,唯有飲者留其名”,那是李白自我安撫之言。他自比聖賢,誌頗狷介,既與俗人不能共舞,從古聖賢那邊倒可覓得知音。李白是孤單的,但他又難忍孤單,遂學陳王曹植鬥酒十千,不作聖賢作酒仙。即便如此,他仍至始至終在出世入人間痛苦盤桓。出世不得卻不甘放棄,心中仍有等候;可惜出世也難,求仙訪道終成空,名山大川走遍也不得完整離開俗世。李白在由出世到出世這條路上,可說是“一步三轉頭”。“陳王當年宴平樂,鬥酒十千恣歡謔”,李白與曹植懷有不異的感情。曹植被貶為王,又遭曹丕打壓,畢生鬱鬱不得誌,空負平生才調。李白比之於曹植,感慨之餘又想表示出蕭灑,其神態可見苦楚。
當時歡迎林海和本身的也是這回偶然主持,偶然主持帶了抱著黛玉的林如海走進了一件文雅的配房。
李白也曾是有抱負的人,自也是但願在政治上有所作為,固然才高八鬥卻難以如願。隻因上層官僚的架空和打壓使得他不得不闊彆政治。麵對這類施不開手腳的窘境,李白或許感到很不測,自也是明白了這宦海的暗中,隻這“惟纔是用”的政策以外,本來另有另一股力量擺佈著。這也使得他鬱鬱不得誌,也是以纔有了“烹羊宰牛且為樂,會須一飲三百杯。”的詩句,不過是以喝酒來排解內心的壓抑和苦悶,臨時的忘懷政治人生的失利,在醉眼昏黃中縱聲放歌,規複本真脾氣,獲得精力上的愉悅和超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