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氏憫夫世人逐末忘本,浸失真源,不得已而應機垂訓,又恐人溺於言辭,弗能內觀,故複示人以深意,必使反求諸己,欲其得意之,而入眾妙之門以複其初,又能體是而行,以輔萬物之天然,而同歸於一也。宜深味之。
老聘,就是老子。老子的大聰明,孔子早有耳聞,心神馳之。孔子當時固然也是名聞天下的大思惟家和大教誨家,但他以為本身的思惟和學問遠不及老子,因而始終想著有朝一日能向老子肄業問道。
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
[3]道:名詞,萬物遵守的規律,即老子所說的"道"。
[1]道:名詞,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本色,引申為事物生長竄改的規律。竄改所遵守的次序、體例和法則。
這不是普通的深遠奧妙,而是深遠又深遠,奧妙又奧妙,這就是宇宙六合萬物之統統奇妙的總門。
典範故事
孔子見老子在靜思練功,就識相地退到門外等待。
能用言語說出來的"道",都不是永久的、終究的"道";能描述出來的"名",都不是永久的、終究的"名"。
第一章 六合之始,萬物之母
有[5],名萬物之母。
常道無道,常名知名。
常有,欲以觀其徼[7]。
2."道"是《品德經》的核心機惟,它存在於六合萬物構成之前的"無"中,又主宰並化生六合萬物。這個"道",實際上就是對六合萬物的規律性熟諳,即天然大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