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經1_前言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《品德經》是老子對天然萬物,對人生、社會等方麵停止察看後所做的哲學思慮,表現了他的天然觀和人生觀。《品德經》一書的核心機惟是"道"。這個"道",就是六合萬物的本原,它化生主宰著六合萬物。所謂"道可道,非常道",這個"道"無形無聲、無跡可循,老子為了申明這個無形的存在,故名之以"道"。這個道隻可領悟不成言傳,老子本人並不主張多言、立言,但為了申明這個"道",他著了繁複的五千言,以示其樸拙求"道"之心,以證"道"的存在。以是說:"道可道,非常道,名可名,非常名。""道生一,平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","道"在"無"中化生萬物,產生陰陽二氣,陰陽二氣和而萬物生,可見,"道"是六合萬物之根、之母、之本元、之初始。而道的特性是無、低、穀、柔、弱、和,以是老子以為,人作為"道"之產品,要"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天然",以是人要順道而行,法天效地,天人合一,平靜有為,荏弱中和,和光同塵。不管何時都要保持賦性,如許才氣不失底子。這就是順道,從而獲得大道。

這個"道"由無中生有,並統領萬物,貫穿始終。所謂殊途同歸,大道歸一,不管做人做事,不管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這個"道"都在起著感化。以是說《品德經》廣博高深的內涵,早已超出了哲學範圍,而有遍及的鑒戒和合用代價。它不但是一種哲學層麵的思惟和聰明,更成為一種指導行動的戰略和體例。

目前,市場上多種《品德經》版本皆大同小異,質量良莠不齊,要麼相互傳抄,內容混亂,要麼內容龐大不清,要麼太專業晦澀令淺顯讀者不能卒讀。為了讓讀者對《品德經》形成全新的體味,我們編寫了本書。全書遵守原書佈局體例,分為高低兩篇,上篇為《道經》,有37章,下篇為《德經》,有44章,共81章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