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經1_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前人校注

滿足知止才氣安樂

"知止"二字,是大師的人生感悟,也是他對世人的警告。

以是,過分追逐名利必然要支出更大代價,過量積聚財產必然導致更慘痛的喪失。

[2]得:指獲得名利。

3.人生不但是為了簡樸的儲存,儲存不但是為了名利物慾的滿足,還應當有更高層次的尋求:在滿足本身需求的同時,最大限度地開釋本身的能量,最大限度地奉獻愛心,讓生命發熱、發光,輻射出更多的能量,纔算不枉此生。

身與貨[1]孰多?

[1]貨:財產。

1.本章申明人要滿足知止,名利、款項等皆身外之物,不值得珍惜。冇有甚麼比生命的充分和內涵的幸運歡愉更首要。

藏者,養也。多藏必厚其神,神清而滿足,神凝而知止,神靈而知身,知身而不親其名,知身而未幾其貨,知身而不為其病。

1919年,弘一法師給老友夏丏尊寫了一幅字"知止"。題款是:"己未八月,書貽丏尊居士。大慈定慧弘一釋演音。"此時,他在杭州虎跑寺削髮已一年零一個月了。

--純陽真人

故滿足不辱,知止不殆[5],能夠悠長。

名與身孰親?

--邵若愚

與他們比擬,那些追名逐利的人,不滿足知止的人,常常了局可悲,這就是利令智昏。而滿足知止者,因為他們曉得適可而止,明白事物都有個度。"滿足不辱,知止不殆",以是得以悠長。這是真正的人生聰明。

[4]厚亡:致慘痛的喪失。

[5]殆:風險。

[3]甚愛:過分地愛名利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